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韓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KFDA)為了指導水產品加工企業在水產品加工中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新發行了《水產品加工中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指南》。
根據《指南》,韓國目前水產品加工中所使用添加劑主要為氫氧化鈉和磷酸鹽類。由國際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進行安全確認。雖然確認了其安全性,但KFDA勸告盡量使用必要最少量。
氫氧化鈉對水產品起去皮等異物,解凍和加工過程中減少水分丟失,調節酸堿度來增進食品的彈力,改善肉質等作用,但過量使用會殘留異味。特別是對冷凍海參有可能造成軟化組織,降低品質,勸告不要使用。對氫氧化鈉工藝上要求最終產品完成之前必須中和去掉。
磷酸鹽類對水產品起減少水分丟失,保持水產品形狀和彈性的作用,但過量使用有可能帶來苦味,要求使用必要最少量。
對氫氧化鈉,Codex、EU、美國要求適量使用。對磷酸鹽類Codex、EU要求每公斤使用量為2200毫克以下,美國和日本要求使用能達到技術效果的必要最少量。
韓國是我國水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韓國除對水產品的外觀、規格和新鮮度有明確規定外,對進口水產品的激素、農藥殘留、重金屬及其它有害物質等的含量標準也都有嚴格甚至是苛刻的規定。對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廣大企業:一方面做到把好源頭關,按韓國方面要求組織生產管理、查找漏洞和缺陷并及時整改,尤其要加大對生產用藥行為的規范力度,將質量安全隱患遏制在最低程度;另一方面應更加注重調整產品結構,走產品品種多元化道路,提升水產品出口特色和優勢,維護和加強輸韓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形象。此外,業內應樹立研制和推廣可替代的無毒高效用藥的共識,加速水產品出口進入良性增長軌道,避免出口受制于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