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海陽市瀕臨黃海,海域面積廣闊,沿海分布有丁字灣、馬河港、羊角泮、小海口、寨子港、辛家港、大埠圈和蜊汊汪8處海灣,是多種經濟魚、蝦、蟹、貝、藻的良好棲息、繁衍場所。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海陽市便參加了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的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工作。2005年以來,該市又積極參與了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先后承擔了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梭子蟹、海蜇、海水魚人工增殖放流及深水網箱養魚和千里巖漁業資源保護場建設等多個項目,使得近岸漁業資源得以修復。2005年~2006年,該市共回捕中國對蝦280噸、日本對蝦68噸、梭子蟹260噸、海蜇2600噸,增加漁民收入5000余萬元。
今年,海陽市完成人工增殖放流1.083億尾(粒),超額完成計劃的17%,比2005年增加了223.4%,比2006年增加了100.6%。
近年來,海陽市為了加強漁業資源修復工作,不僅成立了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實施領導小組,而且還在山東省海洋捕撈管理站的指導下,以煙臺大學海洋學院和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為技術支撐,對海陽市沿岸特別是丁字灣、大埠圈、馬河港等3個海灣及千里巖島附近的海域,進行了海洋資源調查和環境檢測。通過調查分析,摸清了海陽市臨近海域的海洋生物資源狀況,編寫了《海陽市千里巖島漁業資源保護場原種資源及其生態環境調查報告》和《海陽市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使海陽市的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在漁業資源修復行動中,海陽市規范了項目承擔單位的硬件建設。要求各修復行動項目上報單位必須通過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無公害產品認證,依法取得養殖使用證、苗種生產許可證,放流用苗種必須通過省質檢中心檢驗檢疫合格。同時,加強對放流定點單位育苗全過程的監督,從親體的購進,藥品餌料的使用到苗種的出池,均在漁業資源修復工作辦公室的監督下進行,確保了苗種健康,提高了修復效果。
另外,該市還邀請社會各界對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環節進行監督,保證了項目實施的公開透明。
在整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期間,海陽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執法人員加強了放流海區的海上管理。從放流前的海區清理,到放流過程中的放流點監控,再到放流后的漁場管理,均出動執法船晝夜進行巡邏,徹底杜絕了偷苗亂捕現象的發生,保證了放流苗種的成活率。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捕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