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人工飼料養殖業從80年代初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30多個年頭。雖然歷經很多風雨坎坷,但一路走來,還是造就了很多優秀的飼料企業家。中國飼料工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銷售額上百億的飼料企業比比皆是。然而欣喜之際,不免有些感嘆、遺憾。小平同志曾經說過:“讓少數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成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估計小平萬萬沒想到的是,先富的富了,然后一騎絕塵,后富的一直富不起來。物質上、精神上都富不起來,而且差距越拉越大,我們水產行業的終端養殖環節就是真實的寫照。利潤最少,投資回報率最低,風險最大,工作時間最長,勞動強度最大,社會地位最底,幸福指數最低。最后還經常被苗、料、藥廠的業務員、技術員忽悠。比如,像在飼料廠的降價這個問題上,很多養殖戶天真地以為飼料廠降個300元/噸,自己就能增加個300/噸的利潤。包括還有送包等促銷,都以為是白賺的、白撿的。豹子頭今天就跟大家講講飼料廠降價的秘密,到底是哪些原因可能促成飼料廠的降價?
1、原料價格下調
最正常不過的,也是最順理成章的,最為養殖戶所習以為常的降價原因:原料價格下調。這種情況下,所有的飼料廠都會快速一致行動。
2、加工費用降低
銷量上來了,規;a,各項加工費用降低,產生了降價的空間。
3、發揮產能
增加了新的生產線,需要通過擴大銷量來盡快達到滿產狀態,就會產生單邊的隱性降價,一般通過折扣或者送包體現出來。
4、新入市場
新廠投產或老廠推新品,為了能夠快速切入市場,參與競爭,一般實際的銷售底價會比市場主流品牌便宜100元/噸左右,特種料多些,禽畜料少點。這種降價會更加靈活,因為全新的東西,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更不用考慮原有經銷商、養殖戶的感受。
5、第一集團軍搶頭槍
為了爭奪某品種或某區域的領導者地位,包括市場占有率,以及提升在銷售渠道或者終端養殖戶心中的影響力,也就是為爭奪銷量老大或者精神老大,主動帶頭降價,往往是處在第一集團軍里面,第二或者第三所為較多,目的是敲鑼打鼓,告訴大家:“號外,號外!大家快來看啊,我一降價,全行業都降了,那證明這個行業是我說了算,我是新的老大了。”其實,如果某一細分領域,NO.1的市場占有率不能領先第二名15個百分點以上,作為第一集團軍里的任何一員降價,都足以引爆全行業。因為,消費者的認知度和忠誠度還是模糊、混沌、搖擺不定的。
信息社會、互聯網時代,信息是用秒來傳遞的,行業資訊越來越透明、具體、真實、快速,企業降價的速度和幅度,也會越來越趨于統一。不管你是大集團還是小作坊,由不得你跟還是不跟,養殖戶、經銷商會倒逼。
6、NO.1帶頭
① 因為原料價格變動,產生了更多的利潤空間。短期內,料企會提升質量,回饋于民。持續時間長了,或者幅度大了,自然就會降價。
② 因有新的、強勁的競爭對手進入,為了阻止其快速發展,提升競爭門檻,將其扼殺在搖籃里,所以需要降低價格,保持原有的、穩定的競爭優勢和地位。
③ 為了行業規范,淘汰一些中小型落后產能、作坊式工廠以及代加工品牌,暫時降低利潤,讓部分“老弱病殘”知難而退。
④ 為了打擊或者兼并某個主要競爭對手,針對性降價,迫使其無利可圖,難以為繼。進而達到合其產能或吞其市場的目的。所以我們經常聽到某個行業的第1把第3或者第4、第5兼并了,也許、可能早已陰謀在先。
⑤ 為了不斷提升占有率,甩開對手。建立起讓行業仰視的、一統江湖的壟斷地位,價格戰雖暴力、血腥,但是,最簡單、直接、有效。
7、幾大巨頭聯合
一般發生在行業競爭的早期、溫和期,一旦進入白日化,刺刀見紅的紅海,主要競爭對手就很難能夠一起,真心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合作了。因為這個時期,誰也不相信誰。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慘烈競爭后,肯定會有人倒下,誰也不愿意做那個倒下的人。恒興、粵海、海大自從三年前鬧翻后,就沒有再坐在一起過了。當然,行業一旦規范后,主要競爭者的座次排定了,短期內,誰也吃不掉誰了,占有率也相對穩定了,巨頭聯合又出現了,這時合作大于競爭,行業需要更多的競合。蛋糕做大點,好吃點,比分多點更重要。
8、針對品種或者區域
綜合性飼料廠家的降價,一般情況下,是全區域、全品種的全局策略。尤其是區域上,一般不會分區域差異化調整,除非是,可以明顯間隔、區分的游離市場,比如不同國家。所以,一旦出現指定區域的調整,那就肯定不會是料企高唱的所謂良心工程、惠民濟世的菩薩慈悲。而是,為了達成對特定品種,或者指定區域的強攻,快速提升該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這種降價手段的共同點在于,都是針對敵強我弱的市場,目的就是強已弱敵。最差的打算----不能強己,也要弱敵,調虎離山,爭取我方主戰場的主動權。
9、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江湖地位逐步在衰退的廠家,也可能偶爾通過搶個降價的頭槍,吸引行業關注,向大家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影響。
10、搶錢
資金緊張的時候,降價促收,緩解現金流壓力。比如,在原料價格預期即將大幅上揚前,為了搶一批低價的原料現貨或者期貨,忍痛降價。
11、負面新聞
出現負面新聞影響的時候,出個降價通知,用利好來沖沖喜,挽回點行業聲譽。比如前兩個月,有養殖戶因羅非魚料質量問題,圍攻茂名某個廠家,還有海南養殖戶因羅非魚價低圍攻某冷凍廠,很快這兩個廠都作出了飼料降價的決定。
12、鎖定客戶
年初為了穩定經銷商,鎖定第一茬養殖飼料的銷量,而降價、搶客、收錢,幾乎年年都會發生,包括每茬養殖的投苗高峰期。
13、沖量
年底為了完成全年既定的銷售目標,也就是沖量,個別廠家也可能會在第四季度宣布降價,尤其是上市飼料公司或者年度KPI考核嚴格的公司。
14、退市產品
不單是重點推廣的品種最可能降價,有極個別的黑心廠家,會將準備退市的品種拿來降質、降價。一方面,擾亂市場,沖擊對手;一方面,且戰且退,名聲臭完了,就徹底退出該品種或者該區域,或者注冊一個新的品牌,又重新殺回來。當然,正規的大廠是絕對不會這么做的。
15、公司易主
一些準備出售易主的公司,也是把降質、降價作為最后一招,來達成一己私利最大化的目的。既可以提升銷量,有一個好報表;又可以大幅提升現金利潤。因為降質的節省遠遠大于降價的成本,單位利潤增加了;再乘以銷售收入的提升,產生的效益可能相當于以往同期的3、4倍,但卻嚴重透支了公司未來3、4年的品牌。接手的企業苦不堪言,養殖戶哭訴無門。
所以,廣大養殖戶朋友千萬不要迷信地認為,飼料廠降價了300元/噸,就是好消息,養殖成本就會降低300元/噸。其實,大企業的利潤控制都是相對穩定的。配方會在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隨原料價格波動而微調。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同時,也理解一下飼料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不叫企業,叫公益。企業必須盈利,才能生存、發展,才能為行業和社會服務、貢獻。所以,請大家對飼料企業的每一次降價行為,淡然處之。
閑觀料企降價,寧靜不吭喜;忙活魚蝦快大,自力圖幸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