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體,是個很不嚴謹的概念。從字面上來講,就是對蝦體色變紅;從實際養殖的角度來講,對蝦體色偏紅,滿塘浮于水面漫游,活力極差并伴隨著死亡、不吃料等現象,而且從發現到大量死亡,時間很短,一兩天內可能就死光了。
早些年,我們所說的紅體,一般就是指這種爆發性很強的,感染了病毒的蝦病(病毒可能是白斑病毒,也可能是桃拉病毒,或者兩者皆有)。
實際養殖過程中,還有人總結出“慢性紅體”、“應激紅體”等概念。
慢性紅體指的是有蝦浮游,也有蝦死亡,但是數量不多,往往吃料也不減,這個情況往往慢慢調理可以恢復正常;應激紅體指的是偶有一兩條體色偏紅的浮游蝦,基本看不到死蝦,可能是水質惡化引起的。這些名稱,其實都只是一個代號,也許是為了好記,也許是為了忽悠蝦農,也許是為了炒作某個概念。不管它,我今天提的,謹防“紅體”的紅體,指的是由病毒引起的被一些專家定義為白斑綜合癥的紅體病。
以往的經驗,每每到了秋風起的時候,蝦子最容易患這種死光光的“紅體”病了,最近有幾個蝦農朋友已經出現這情況了。
其中一個是本來水里有青苔,肥不起來的,用些芽孢桿菌浸泡了幾天(連續下雨,一直沒天氣使用),等天氣好了,用下去水馬上肥了起來,可是,沒過兩天,蝦子就浮起來了,死于塘底的也很多。這塘蝦才十多天,不過苗比較大,生長速度很快,五六公分了。由于某些原因,沒有親眼看到,不能描述具體的情況。但是根據他所描述的情況推測,有可能是“紅體病”——漫游,體色偏紅,死亡速度快,幾乎死光(目前沒看到活蝦)。這個案例還是比較常見的——本來水清的,突然肥起來,蝦就完了。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前期水清,有青苔,喂料不正常,突然水變濃了,“應激”太大,導致出問題?
養蝦者最怕對蝦游起來——沒有活力,體色不正常的那種,相比于偷死等其他的病癥,漫游的,太像傳說中的“紅體病”了,知道的或者聽到的,都害怕它。有個朋友有兩口塘有蝦游起來,罾里也有死蝦,他沒告訴我,只是問我某個中藥的產品怎么樣,我說還可以啊,別人用到2公斤一畝,效果杠杠的,于是他就用了,我周一去他那里,才說起來。其中一口,一發現,馬上用——他大概1.4米的水深,每畝用了6公斤,工人說沒有看到漫游的蝦,罾里也沒發現死蝦了。我去的時候是第三天,是幾乎沒有漫游的了,但我還是看到了一條,沒抓到,不知道具體癥狀如何,表面看就是體臟,色偏紅,活力差而已。當天晚上,這位老板還用三黃散加酵母加花生麩浸泡第二天潑,我建議他換點水,也許是天助他吧,這陣子外面河里一直都是渾濁的雨水,一點咸味都沒有,這些天卻變成了清爽的海水。折騰了兩三天之后,重新喂料,恢復得很好,蝦的體色也很好。這口塘的水色一直是不肥渾濁的,黃色調。
他的另一口塘也是類似的情況,但這口塘水一直肥不起來的,或者肥了兩天又掉下去的。蝦一直吃料少,蝦也長得慢,蝦的體色是花點,紅黑色,好像久不脫殼似的。使用同樣方法處理之后,可能脫殼了,第二三天去看的時候,體色白亮了許多,吃料也快了。這個塘我去的時候撈到一尾漫游的蝦,仔細觀察發現肝胰臟是萎縮,而不是以前那種黃白色、膜紅、腫大的。
這次到蝦塘去轉悠,沒有發現和以前那樣的“紅體病”了,也許“紅體病”也是 “與時俱進”了。處理這類“漫游”的“蝦病”,使用中藥,外潑加內服,效果還是不錯的。如果不及時處理呢,估計會逐步蔓延開,后果很難預料啊!
筆者寄語秋天屬于冷暖季節交替的時期,氣候變化大,人都難受,蝦子也一樣,容易出事。這段時間建議除了正常調理水質水色之外,適當使用一些中藥產品進行外用內服,應該是有益無害的。現在存塘的大多是屬于30天左右的敏感期的中小蝦,特別要注意護理。希望大家可以度過這“多事之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