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養殖精英海口熱議蝦苗“長不大”
發布時間:2015/11/6 9:10:40 來源:水產前沿 編輯:黃正麗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8月26日,一場圍繞今年上半年對蝦養殖行業總結研討,以“更新理念、突破技術、找對出路”為主題的會議在海口市金色陽光溫泉度假酒店拉開帷幕。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8月26日,一場圍繞今年上半年對蝦養殖行業總結研討,以“更新理念、突破技術、找對出路”為主題的會議在海口市金色陽光溫泉度假酒店拉開帷幕。珠江水產研究所林文輝研究員、廣東海洋大學杜國平老師、美國SIS親蝦公司育種首席科學家Dr.Harris Wright、美國SIS親蝦公司夏威夷兼邁阿密總經理David Leonge、美國SIS親蝦公司亞洲地區負責人鄭光發以及中國水產頻道主編羅丹,海南海壹水產種苗有限公司以及海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昌翰出席該會議,同時會議也吸引廣東、廣西、海南地區近200多名基層養殖精英參加。 養殖業一路哀歌,需回歸自身審視 “今年遭遇對蝦養殖最難一年,浙江以南更是如此!”中國水產頻道主編羅丹提到,上半年各大養殖區域遭遇不同程度養殖瓶頸,海南整體養殖成功率僅在10%徘徊,其西線養殖一路潰敗,蝦塘空塘率高居不下,加上海水養殖區域養殖戶轉養現象更加明顯,石斑魚、日本對蝦、斑節對蝦已成更多蝦農暫避南美白對蝦養殖風險熱擇品種。珠三角地區相對情況穩定,發病率僅在30%,以空腸空胃、白便偷死為主;另外與珠三角和粵西地區同樣一直持續出蝦規格偏小,產量低的低迷行情。廣西地區早造養殖成功率遭遇歷史新低,中造同樣步早造后塵,加上暴雨天氣原因對蝦病害頻發,養殖形勢至今還沒緩過來。羅丹談到,過分追求養成利益和病害過度關注往往造成行業業者自身審視不夠,假若行業需求可持續發展仍那現在行業遭遇的問題需要回歸行業各環節業者本身思考出發。 多角度看待苗質,育苗環節主導質量 “現在是最壞的時代,同樣也是最好的時代”王昌翰提到,行業遭遇瓶頸在的原因來源于行業本身特色,變化快,風險大等因素,同樣現階段產業各環節發展觀念以仍是以盈利導向,難以做到產業為本的健康發展,加上產業從業人群賭徒心態普遍。2015上半年對蝦養殖業更多目光停留在種苗質量上。王昌翰認為,從現階段養殖成功率以及區域性養殖情況差異去觀察,行業苗質質量相差大,養殖戶取苗觀念依舊落后。上半年苗質出現長不大等現象涉及到氣候、環境、病害、營養等多方面因素,行業斷章取義式判斷苗質方式仍需要斟酌。站在苗企角度需審視自身,育苗環節才是影響苗質質量的最大因素,包括育苗技術、育苗設備、育苗人才等多方面,蝦苗長不大問題根源并非就落在SIS親蝦上。 認識養殖困難期 基礎技術至重要 “養殖越是困難,水質與餌料就顯得重要,就如人的條腿。”杜國平在談及養殖技術要點時尤為提到,培水目標在于培養適度的浮游動植物,其過程需要認識藻類植物吸收同化營養元素的規律以及大量施肥后碳源和微量元素問題,而在大量利用細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提供藻類營養時,需要補充大量碳源,仍需防缺氧。若出現水體老化、肥水過濃,則中下層和底部嚴重低氧,碰上陰雨天將會加劇缺氧。談及養殖問題時,臺山養殖能手羅本茂則提到,選苗位于養蝦的首要位置,好苗養好蝦,通過自建蝦苗標粗場,自身即可以解決種苗供應問題同時生態育苗強化苗體質,后期管理注重水體管理,對平時問題勤觀察、多思考,做到今日事今日了。 今年普遍存在蝦苗長不大,規格參差,這究竟原因何在? 湛江吳皆欣:針對蝦苗長不大的問題,湛江地區同樣也出現很多案例。我認為苗場涉及問題較多,另外上半年高溫環境,蝦苗在轉肝期容易形成細菌感染和倒藻的現象也可能造成這個問題發生,養殖過程中不要過分要求藻類繁殖濃過濃,這樣很容易被眼睛欺騙。 海南樂東羅裕維:我感覺在水體環境因素影響較大,我發現在這些長不大的池塘有二十多格鹽度,pH值不到7.2。 海南樂東孫水浩:這可能環境和營養出了問題,尤其是藻類。藻類一出問題,什么問題都會出現。 海壹育苗工程師蔡卓東:今年在徐聞苗場育苗普遍受到熒光弧菌影響,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水體污染。海壹在水處理以及餌料方面今年投入很大的,尤其在前期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控制,上半年這種出現不多,因此反應不錯。 育苗工程師邱永廣:我認為現在這個問題可以解答為現在養蝦達不到以前養蝦從長速、時間上都和飼料投入成正比表現。我認為并不是種蝦并不出問題,問題在于育苗技術操作上。比如在細菌感染、肝臟保護方面需要特別注重。P8階段左右如果做不好這批蝦苗在以后飼養就可能出現問題,質量必須要跟進蝦苗到P13上,才有質量保證。P8左右防止脂肪肝產生需要偏向于植物蛋白的投入。 海南陵水林眀云:從2005年到2013年蝦一直好養,但今年早造發現很多人在100來頭時候,飼料投喂量提不上來。我認為,種蝦、蝦苗、水質都有引起這個問題的責任,不是單一歸咎到一個因素上。很多人說今年sis種蝦不行,或許有其中責任,但不能一棍打死認為這只是sis的問題。種蝦是我們養殖戶不能解決的,苗場應該在這方面替我們把關。 美國SIS親蝦公司亞洲地區負責人鄭光發:SIS公司每兩三年都會把種蝦質量往上提升一個層次,每個涉及到質量的環節我們都在跟進把關。而我們種蝦在印度、印尼、菲律賓、中國大陸、泰國等八個國家銷售,而在中國大陸普遍存在這個長不大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在中國大陸這邊再深一步交流,發現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所在。 珠江水產研究所教授林文輝:我認為這種現象是否因為人工選育造成親蝦家系退化的引起的,現在暫打個問號。但我覺得水體養殖環境是否還能保持和諧平衡以及現在養殖過程中藥物濫用,現在飼料相比以前飼料質量顯得低能化,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其問題的原因所在。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杜國平:這可能涉及到親蝦暫養過程中生物安全環節措施是否做得足夠好以及親蝦以及種苗營養方面是否做的充分兩個問題。很多蝦苗苗場在營養這方面缺乏天然餌料培育的能力,都是使用藻粉一類餌料代替品。另外親蝦質量是否下降導致長不大問題,我們希望親蝦公司從選育強度上把好關,畢竟近年來親蝦需求量都在逐年增長,還有就是親蝦培育方式最好需要考慮到中國養殖環境的多樣性。
編輯:黃正麗 訪問人次:2849 關鍵字:
長不大,
養殖,
行業,
技術,
水產,
蝦苗,
精英,
海南,
遭遇,
熱議,
>> 更多資訊進入水產新聞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