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年后至清明是很多養戶朋友干塘放苗的一個高峰期,但很多養戶朋友由于生產趕時間或者圖簡單省事,往往忽視了養殖前期關鍵的準備工作,結果給全年的養殖生產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誤區一:不清淤不曬塘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土”,對于池塘養殖而言,池塘土壤處理得正確與否關乎全年養殖的成敗。經過多年的養殖,池塘底部會積累大量的有機質以及有害病原等,很多養戶朋友由于時間原因省略或者簡化這個步驟,結果養殖過程中魚病頻發難以控制,最后得不償失。例如部分養戶朋友曬塘時以為塘泥表面層曬干了就足夠了,但由于曬塘時間過短,表層下面底泥還是黑色的,完全達不到曬塘的效果。
指引
通過清淤曬塘等操作可以清除殘餌、糞便、動物尸體及其他腐殖質,減少底部有機物分解耗氧;并利用紫外線殺滅各種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
清淤可以使用刮板、淤泥槍、推土機等工具進行。一般池塘底泥有效深度為一個耕作層,即10-20厘米,過深過淺都不利于生產;過深則浪費空間、病源量大、酸化度高 ;過淺則底質不穩定、水體難肥。
曬塘可在池塘底部挖“田”或者“豐”字型排水溝,溝寬30厘米,深度40厘米,溝底最好到硬土,使用水泵及時將溝內的積水抽出,加快曬塘速度;塘底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分,讓微生物作用,加速塘底有機物質氧化分解。曬塘標準以底泥表面出現大量2-3厘米的龜裂或者淤泥曬成灰白色或黃色較好,一般天氣晴好排水順暢的話15天即可。
誤區二:清塘藥物選擇不當
對于清塘,幾乎所有的養戶朋友都會選擇一些藥物進行處理,只是由于對清塘藥物的了解程度、操作難易以及生產緊迫性等原因,會在清塘藥物的選擇和操作上存在一些誤區,導致清塘不徹底或者藥物殘留等,為放苗和養殖埋下隱患。例如清明前后由于生產節奏比較緊,有些養戶朋友在使用漂白粉、茶粕等藥物清塘后3天左右就開始放苗,結果由于時間過短藥性還未消失導致放苗死魚,針對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選擇藥性消失較快的強氯精進行清塘即可。再例如很多養戶朋友只使用茶粕一種藥物進行清塘,而茶粕除雜效果較好但沒有殺菌作用,所以針對底泥較厚的老塘只使用茶粕清塘是不徹底的。
指引針對常用的清塘藥品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以及強氯精等,可根據使用習慣、藥物特點以及時間緊急程度等任選一種或者綜合使用。
誤區三:放苗前池塘準備不足
是不是清完塘等藥性消失就可以放苗了?很多這么操作的養戶朋友往往失去了前期打好池塘養殖基礎的機會。
指引
因為經過清塘,池塘有害微生物較少,水質也會偏瘦,而且水體較小,這個時候補充有益菌非常有利,肥水也較容易培藻且成本低。因此,此階段是打底培水的最佳時機。
建議放苗前3-5天使用海聯科3202+海聯科3101打底補菌,提高水體堿度硬度和緩沖能力;水質清瘦底肥不足的池塘可使用海聯科育藻膏或者藻元素進行補肥,為成功放苗和前期養殖打下良好的底質和水質基礎。
誤區四:放苗操作不當
放苗成功與否是養殖成功與否的“首戰”。放苗前水質檢測、試水放苗、放苗時機選擇、苗種消毒等操作對于成功放苗很關鍵,但很多養戶朋友由于操作不當,往往在放苗階段就損失過半,嚴重影響了后面的養殖規劃。例如放苗時才發現酸堿度過高致使魚苗應激大出現死亡;或者早春低溫階段放苗天氣選擇不當導致苗種凍傷;再或者苗種下塘時使用刺激性過強的強氯精消毒等都是不當的操作。
指引
放苗前水質檢測:放苗前1-3天檢測水質指標pH、氨氮、亞硝酸鹽等;一般早晚pH值在7.5-8.5之間;氨氮低于0.6mg/L;亞鹽低于0.1mg/L;
試水放苗:放苗前4-6小時進行試水檢測,具體操作:在池塘魚框內放入幾十尾魚苗,觀察1-2小時,若魚苗有焦躁不安、浮頭掙扎、四處竄游等異常現象,說明清塘藥物仍有殘留,應使用海聯科3201解毒或加注清水,待藥物濃度降至安全范圍后再放苗;
放苗時機:春季放苗最好選擇在晴天的中午進行,此時魚苗適應最快,成活率也最高;
苗種消毒:苗種下塘后1-2天內,使用海聯科聚維酮碘全池消毒,防止因運輸創傷引起的水霉、細菌性疾病等。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做好前期池塘的曬塘、清塘、打底、放苗等操作,無論是對于前期的放苗成功率還是對于后期養殖的順利都意義重大。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