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魚在國內被稱為“國魚”,在我國海洋漁業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大黃魚已成為我國最大規模的海水養殖魚類之一,年產量達13萬噸,福建就占了10萬噸。2015年上半年,保守估計僅閩東地區就投入大黃魚苗20億尾,而福建寧德作為“大黃魚之鄉”,在發展成為我國大黃魚產業的發源地與最大規模的養殖基地的同時,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布局不合理、病害頻發、種質退化、養殖擴展困難等。就目前而言,大黃魚的盈利比較穩定,又到了大黃魚的投苗季節,養殖戶更需理性思考,避免無序無度養殖導致風險抬升。
價格回暖刺激投苗積極性
去年大黃魚養殖在遭遇白點病和臺風“蘇迪羅”的襲擊后,各地的養殖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失,有些魚排損失量高達50%,白點病病情一直持續到10月初才基本結束。年底大黃魚養殖情況穩定后,價格一路走俏至今。大黃魚養殖協會會長楊業平介紹到,目前大黃魚網箱的存魚量較少,以4-5兩規格的大黃魚為例,海面收購價格約為14.5元/斤,與前年同期基本持平,養殖戶的利潤空間還是比較可觀,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刺激養殖戶的投苗熱情。
清明前后迎來投苗高峰苗價或上漲40%-50%
粵海大黃魚飼料部部長甘小忠告訴筆者,目前大黃魚苗還沒下排,預計清明節前后會迎來投苗高峰期。
“由于去年大黃魚苗量大,導致價格走低,很多育苗廠減少了培育量,同時受今年低溫的影響,藻類少,餌料不足供給魚苗使用,這也是大黃魚苗減產的一個原因。”恒興集團大黃魚飼料經理鄭躍鵬告訴筆者:“今年苗量約是去年的60%,大約18億尾,價格同比增長40%-50%,約0.15元/尾。”
同時,大黃魚養殖協會會長楊業平也表示,今年苗量比去年少一點,苗價可能會上漲20%左右。
大黃魚種苗
受病害影響養殖戶需合理投苗
目前對大黃魚養殖危害最嚴重的就是白點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網箱養殖過于密集,水體自凈能力差造成的,因此業內人士建議,有條件的養殖戶最好放棄高密度的養殖區,轉移到低密度的養殖區。同時,降低投苗密度,加深網箱深度,一般情況下,水流流速快,水體交換能力好,溶氧充足的網箱很少得白點病。
密密麻麻的大黃魚養殖網箱
種質退化,養殖戶如何明眼識苗
大黃魚經過十幾代的選育,已經出現種質退化的現象,特別是一些育苗戶在低苗價的惡性競爭中為獲取利潤,使用網箱養殖大黃魚作為親本無序雜交,濫用藥物,導致種質退化,苗種養成效果差,市場極度混亂。那養殖戶如何在混亂的市場中覓到一條好苗呢?恒興集團大黃魚飼料經理鄭躍鵬建議,選苗主要從畸形率、體型和活力三方面考量。在經過十幾代選育后,不具保種能力的苗場很容易出畸形率高的情況,養殖戶最好實地考查看苗,發現有畸形的魚苗一定要留意,因此建議養殖戶盡量選擇親本為優質野生大黃魚所產的苗,到有資質的育苗場購苗更有保證。一般來說,活潑、體型比較修長的魚苗成活率會更高也更好養。最后一個則是跨水域養殖,也就是說魚苗是從本地還是從另外一個水域進來的,養殖戶比較喜歡跨水域的魚苗。
忙碌的大黃魚苗場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