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飼料行業資本化程度越來越高,業內的競爭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行業也逐步邁入了整合轉型期。與此同時,近幾年國內對蝦業一直在走下坡路,養殖成功率低已經直接影響到了上游飼料企業的生存環境,而作為雄踞對蝦飼料老大位置多年的恒興,自然成為了業內關注的焦點。2010年底,恒興完成了資產重組,恒興股份主要從事飼料、種苗、動保等業務,恒興集團主要從事水產養殖、水產加工、冷鏈物流等業務。陳丹作為恒興股份和恒興集團的掌舵人,盡管向來行事低調,但恒興近期一系列人事變動、專家委員會成立等動作后,還是讓業內人士依稀嗅出,這位神秘的“穩者”要出招了。
高手過招,唯快不破,恒興給業內的感覺總是反應慢半拍,外人難免不為之捏把汗。變革已勢在必行,如何變,力從何來,只有陳丹心里最清楚。近日,陳丹接受了本刊采訪,對坊間一些猜測做出回應,并深度解讀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中國蝦料基本已呈三足鼎立,加上市場在萎縮,恒興未來的增長點在哪里?
陳丹:中國對蝦行業這兩三年來確實是遇到了很大的瓶頸,這和種苗、養殖環境、養殖標準有關,這是一系列的問題。中國的對蝦產業確實是在走下坡路,但國內的養殖面積并沒有萎縮,也因為這幾年養殖成功率低,更是會促使這個行業去思考變革。在外人看來,恒興的蝦料市場也會受此影響,這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但整個對蝦養殖市場并沒有萎縮,養殖規模也沒有萎縮,只是養殖成功率低了。
在我來看,對蝦行業的萎縮是暫時的,盡管遇到了瓶頸,會給農戶、飼料行業、種苗行業造成一定的損失,但有危機的時候就會有變革,這必然會促進整個行業養殖技術的變革、促進養殖標準的推廣和促進養殖模式的創新。
我們始終堅持“專業化恒興、產業化恒興、國際化恒興”的發展方向,這是我制定的公司定位。在國內市場,我們一直圍繞沿海、沿江的發展戰略,在立足原有優勢市場的同時擴大北方的市場,比如天津、山東、河北和遼寧等新興市場,特別是膠東半島的市場,另外再擴大整個蘇北、蘇南的市場。近幾年來,北方市場發展迅速,特別是工廠化養殖的興起,所以這兩年恒興從未停止過布局北方市場的步伐。得益于北方市場的興起,國內市場在這個轉型期之后,總量不會萎縮。此外,恒興會加快國際化的步伐,開發海外市場。以前,恒興在越南只有一個廠,前年又租了一個廠,兩個廠都滿負荷之后,又建了第三個廠,同時印尼和印度都在籌備建廠,所以我們的量不會減少,只會增加,市場占有率只會越做越大。
飼料行業在快速整合,恒興的優勢和機會在哪里?接下來是否還會收購或自建飼料廠?發展資金的來源?
陳丹:我做飼料的時候,全國有13000多家飼料廠,到現在只剩6000家左右,同時30強的飼料企業已經占了整個中國市場50%的銷量,說明整個行業規模化、專業化、資本化速度加快,這和歐美的飼料業發展歷史是一樣的。上市企業有資金,整合力度大,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恒興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只有恒興自己最清楚。恒興會不會繼續去整合購并,我們會量力而行。有合適的項目,有共同的價值觀,有好的區域市場,我們就會去做。恒興不缺錢,外界很多人不了解恒興,但做企業和做人一樣,一定要有取舍。
恒興有我們同行業里面很多老大不能比擬的優勢,比如全產業鏈、種苗和養殖基地。比如全產業鏈中水產加工板塊,別人是沒有這個優勢的,所以我們會利用產業鏈優勢帶動飼料行業。另外,我們有20多個苗場、2萬多畝的蝦塘和成千個深水網箱,我們摸索了那么多養殖模式和標準,這是別人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全產業鏈,其他同行要切入這一塊,至少要五到十年才學得會。恒興交了七八年的學費,去年開始,水產加工板塊全部賺錢。去年,羅非魚行情低迷,恒興帶頭給保護價收魚,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另一個就是金鯧魚,恒興去年差不多收了一萬噸的金鯧魚,內銷幾千噸,出口幾千噸,這是整個行業沒有的,因此,我們會揚長避短,堅持自己產業鏈的戰略布局。
資本化時代,這樣的發展會不會太慢?
陳丹:在行業里,恒興從來不和別人比快。我一直的觀點是要“穩”,這也是恒興要做百年老店的初衷。我們不求一時之快,好比開車換檔期的時候,加油時慢一點,會更加安全,這是恒興做事情一直堅持的節奏和步伐。恒興從來不會盲目去建廠,都是“先做市場,后建工廠”,先把產品賣過去,了解了當地的市場需求,才決定建多大的廠。我們發展的原則就是“做穩、做優、做強”。
恒興也從不和別人比。恒興從1995年投資建廠涉足飼料行業開始,我們的觀念就是不講競爭對手,大家都是飼料行業的隊友。恒興要向隊友學習,向同行學習,向養殖戶學習。他們做得越好,越是恒興學習的方向和標桿。我經常和恒興人講,前面有標兵,后面有追兵,超越自己才是恒興人需要堅持的。
您重心回歸恒興股份有近兩年的時間,這段時間里您在思考什么?
陳丹:前幾年,我的精力主要放在下游的水產品加工、水產養殖、跨境電商等板塊,這幾個板塊花了很多精力,在飼料板塊花的精力相對就少了。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飼料板塊就交給職業團隊來經營。去年,我重新回來經營恒興股份,重新梳理了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戰略和規劃,還是按照我們既定的“專業化恒興、產業化恒興、國際化恒興”來做。我和恒興人講,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行了,就是把農業做好,把這條產業鏈做好,另外把恒興起家的飼料板塊做好。怎么去做,就是要強化內部的管理,理順管理流程和制度。另外,重點是培養人才。一個企業能否做好,關鍵就是人才。最后,就是要提升我們的決策效率,要接地氣,要服務到終端。
我回來一年后,恒興很不一樣了。無論是整個產品在市場的效果還是銷量,盡管去年行業的行情不理想,但恒興在業內跌幅不大,還是第一,這是事實。此外,恒興的羅非魚飼料和金鯧魚飼料在全國已經是銷量第一。現在,我思考的是恒興如何定位市場,怎么打市場。我們不去思考別人的事情,想的全是恒興自己的事情,總的來說就是補恒興的短板,精耕細作,接地氣,真正服務到農戶。
恒興前段時間對華南地區的高管做了調整,為什么僅僅是華南市場的做了調整?主要出于什么目的?
陳丹:以前恒興沒有末位淘汰機制。恒興從現在起,人事變動將成為常態化,我們做得不好的人一定要下崗,一定要換崗。一個公司如果沒有人才流動,惰性就會出來,沒有緊迫感,沒有壓力,沒有激情,所以做得不好的一定要調整。另外,以后恒興的老總,在公司做得好就是三到五年,做得不好的馬上就換崗,這也將是一個常態。恒興在華東、珠三角、粵西三個區域的人員都在調動,特別是珠三角和粵西,為什么珠三角動得多,因為他們做得不夠好。憑恒興的技術、品牌和市場的占有率,他們如果有能力、有責任心,絕對不會做得比別人差。這是人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就要換人,恒興不缺人才。只有采用這種機制,年輕人才有機會,所以,現在各個區域都有緊迫感,人的積極性才能體現出來。
業內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您如何看待人才的流動和流失?
陳丹:飼料行業的人才流動和挖角和其它行業一樣,也會常態化的。恒興沒有辦法和別人比工資待遇,在我看來,我們留住人靠的是恒興的企業文化,靠恒興提供的發展平臺,靠內部和諧的氛圍。我們恒興人在行業里的收入并不是最高的,但在恒興發展的21年里,我敢大膽地說,恒興流失的人才絕對是最低的。
恒興一開始就將公司定位為“家庭、學校和軍隊”。我們在一起共事,并不是誰給誰打工,就是兄弟姐妹的關系,彼此都能得到尊重,這就是恒興的文化。家庭文化的核心就是“孝”文化,在家就要有孝心,懂得孝敬父母,要和兄弟姐妹關系要好。如果你對家人都不好,怎么可能對同事好。加盟了恒興,恒興就是一個大的家庭,彼此互相尊重,這是我們一直灌輸的理念。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員流動是正常的,要用平和的心態去看人才的流動和流失,我總是感覺,能離開恒興的人,那是他的能力的體現。我從來不忌諱誰離開恒興,我們能為行業培養人才,那就是恒興對行業的貢獻。我也從來不怕誰離開恒興,恒興企業文化里有一點,將恒興定位為“學校”,就是培養人才的,不單為恒興培養人才,也為行業培養人才。
2016年是恒興股份的“創新突破年”,會有哪些大動作?您是基于什么考慮?
陳丹: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新常態,恒興更要以平常的心去應對。恒興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營銷模式、采購、科研等方面,因此,恒興將“擴市場、提產能、降成本、用杠桿、補短板、創利潤”作為2016年的工作方向。恒興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營銷模式、采購、科研、生產成本等方面。技術不行,我們就成立專家委員會,借腦用腦,利用外部專家、外部資源彌補技術短板,并投入大量資金建立研發基地,走產學研的路子。原來采購不專業,我們今年所有采購都要改革,以前是條塊管理,現在所有都要細化,每個人負責一個品種。加工成本高,就要在設備、流程上優化,說白了就是挖掘內部潛能,開源節流。
恒興于近日非常低調地成立了專家委員會,是不是代表著邁出了16年戰略部署的第一步?
陳丹:確實是這樣的。我們聘請的專家委員會都是這個行業內最權威也是最專業的人士,他們那么多年跟恒興一直有密切的合作。之所以成立專家委員會,第一個是對恒興未來的技術發展規劃和戰略定位,使之更具有前瞻性;再一個,我們研發體系的建立,就是要補我們的短板,我們要學會借腦、用腦。這些專家都跟我有20年的關系,都是非常優秀的。我們這里的專家不僅僅是豬、淡水魚、海水魚蝦方面的專家,還有各個區域的專家。我們把全國這些實戰型很強的領軍人物聚集起來,并不是想搞那些高大上的東西,我們要做實實在在的東西,哪個專家在行業里邊是做得最好的,就和他合作,我們就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另外,我們的專家是全面圍繞種苗、養殖、飼料、加工的整個產業鏈的專家,不是單單飼料板塊,目的就是要全面鋪開,使恒興的科研體系能夠做到常態化。
飼料行業進入微利時代,恒興當前有哪些考量?
陳丹:這就需要我們練好內功了。行業微利化是必然的趨勢,會給社會、養殖戶帶來好處,這也是恒興的核心價值觀。但是做微利化的前提,就要看公司內部的實際管理,例如如何降低采購成本和加工成本,配方技術如何優化,另外銷售費用、銷售折扣怎么有效管理,就是要內部強化,練好內功。
這個行業已經資本化了,上市公司擁有大量沒有成本的資金,會在采購上有優勢,人才挖角也有優勢,這是不可否認的。所以,怎么面對這些問題,就要看公司的企業文化,恒興要做的就是揚長避短,要在技術上創新、管理上創新,加工上要做到最低成本,物流系統要做到最靠前,這樣才有優勢。所以,一句話就是練好內功。如何活下來,關鍵是要看自己選擇怎么樣的活法。
我要求恒興人要有危機感、緊迫感,如履薄冰。這就是前面我一直說為什么要補短板,我們和行業老大的差異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我們要趕緊補,另外他們比不上我的地方,我們要發揮起來,要揚長避短,這就是我的戰略和活法。他走他的路,我走我的路,但一句話,恒興人向他們學習。
恒興是否會在比較薄弱的畜禽板塊發力?
陳丹:畜禽板塊這三年不會涉足深加工,因為一個公司要考慮資金、人才等各方面細節,不可能方方面面投入的,資源是有限的,必須有側重性。恒興有些東西在做減法,我去年回來之后首先做的就是品牌減法,原來恒興有15個品牌,現在剩下8個,今年恒興的品牌要降到5個。但是有些東西要做加法,比如產品整合、品牌整合就是做加法。不能什么都要做加法,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
恒興現在的戰略定位是怎么樣的,未來有何規劃?
陳丹:恒興的發展規劃就是沿海沿江,我們做畜禽料做不過人家大公司,恒興的特色就是做水產,所以去年開始戰略調整,蝦料市場在萎縮,恒興就要開發新的藍海,我們正加大力度開發淡水魚料和海水魚料。另外,充分利用我們全產業鏈的優勢,來加快海水魚料的開發,產業鏈互動,加大新品種淡水魚料的市場開發,因為淡水魚料市場太大了,我們同行業里有兩大巨頭,占比非常大,但兩家加起來也還沒到30%,還有足夠的空間,市場是巨大無比的。所以,我們加大了淡水魚料的開發,加大了湖南、湖北空白市場的開發力度,在恒興沒有的市場、潛在市場,開發新的市場、產品,來彌補我們的增長。
我們也在豬料里發力。我們的水產料是沿海、沿江戰略,畜禽料則是定位環北部灣,從肇慶以下到廣西和海南,我們就做豬料。為什么畜禽料定位在環北部灣,因為恒興的豬料、禽料在廣西、湛江和海南是有基礎的,恒興有優勢,成本低,品牌又有。我們要做有自身競爭力的東西,對公司內部員工來講,他一定要看到你提出的東西的戰略落腳點,能看得到、摸得著、做得了才有用。
前段時間,恒興提出了擁抱互聯網+計劃,互聯網+將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陳丹:大家都認為農牧業是傳統的行業,都認為不需要太多這些信息化的東西,但其實不是那么一回事。首先恒興人的觀念要改變,因為時代變了,我們的市場和客戶結構也變了。我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做飼料,現在基本是第二代人做了,作為公司的掌舵者,要看到行業的趨勢。“互聯網+”能夠服務好我們的經銷商和養殖戶,便于客戶管理和產品分析,使營銷與服務價值最大化。飼料業和其他行業比還是比較低級的,要變革的東西太多,“互聯網+”能夠更加及時地做到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加強營銷隊伍管理,增強內部運營的計劃性。
去年我們做了七八個月的調研,不成熟不論證的東西不去做,去做“摸得著、看得到、實實在在”的事情。我的做法是很實在的,這是我的風格!小步慢走,以點帶面,成熟一個做一個,因為“互聯網+”對于傳統行業來說不能全面開花,哪一塊能做得到就做到哪一塊。
恒興就是以溫氏為標桿的,溫鵬程是我非常好的朋友。溫氏投了好幾個億來做互聯網,但他從不張揚,很低調。我們是要把互聯網做成實用的東西,不是做來擺設,而是能夠幫恒興發展的。
外界評價您有股俠氣,您怎么看,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
陳丹:我從來不說自己怎么樣,企業如果過于強調個人文化,這個企業是走不遠的。前兩年,我逐步退出經營管理團隊,就是想逐步形成恒興的品牌、恒興的文化,而不是陳丹的品牌、陳丹的文化。我現在回來管理,還是要繼續打造企業的品牌和文化,而不是個人品牌和文化。
所謂“天道酬勤、商道酬信、人道酬誠”,人與人之間要坦誠相見,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很關鍵。做企業的人一定要勤奮、執著,做生意的人一定要以誠信為本,做朋友一定要坦誠、真誠相待,不能背后搞陰謀詭計。這個社會沒有誰比誰傻,誰比誰聰明,現在你想的事情,我回去睡一覺明天也能想出來,只不過是反應快和慢的問題,因此,善待、欣賞每一個人,你的朋友就多。做人不能以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優點,我們要多看別人的長處,不要只看到別人的短板。
恒興是否還有上市的計劃?
陳丹:恒興上市的腳步是堅定不移的。我們原來保守,沒有及時跟上資本化,沒有在最輝煌的時候加快上市腳步,在資本運作這塊就落伍了。但真正了解恒興的人知道,恒興在其他領域做了很多事情,打下了很堅實的基礎,這是別人沒有的。
恒興上市受阻,與那兩年臺風影響、銷量下降、業績下降有關。我們一直強調要穩,是在公司做好業績的前提下,給股市、股民帶來信心才行。我們沒上市還不是做了二十多年!恒興為什么提出做百年老店,就是因為要做長遠的企業,我們要做“恒星”,不是做“流星”。
您心目中的恒興應該是什么樣的?
陳丹:恒興要成為行業里受人尊敬的公司,就那么簡單。恒興未來一定是行業標準制訂的重要起草人和主要參與者。我們不求大,我們沒辦法和行業大公司比,我們會做出具有恒興特色的東西。一個做得大的公司要得到行業的尊重才算成功,我們的錢不是最多的,但我敢說朋友是最多的。在同行里邊,誰都可以是我的朋友。
很多人在琢磨恒興到底怎么樣,這個我也能理解,去年恒興開始對外發出正能量的東西。我們恒興從來沒有想做老大,也不具備做老大的能力,我們只想在中小規模里邊發展,做好恒興的事。我從1995年開始就從來沒有講過要做大,“做穩、做優、做強”才是恒興,做強了自然就會有競爭力的。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