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董事長鄭石軒本次談論了以下幾個主題內容:
一、2015年粵海突破的力度未達到預期;
二、與泰山合作一年的感受,對控股經營有新理解,通過機制調整防止雙方為了權力去爭奪,去相互扯皮;
三、2016年預計飼料銷量100萬噸,華東、華中的合作廠提供10萬噸;
四、3-6個億的投資不好花;
五、暫時不支持創業團隊,因為接觸不少辭職創業者,他們很多都后悔創業;
六、什么是粵海的核心競爭力和特色
七、粵海以追求利潤為主,碰到競爭對手不計成本打市場的打法,如何應對;
八、今年的競爭還不算殘酷。
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董事長 鄭石軒
粵海(全稱“廣東粵海飼料集團”)想要快速獲得規模體量的心情顯得迫切——董事長鄭石軒認為擁有一定的飼料產銷規模才能讓企業處境相對安全,規模太小,說能做多強并不現實。
經過過去一年的內部調整,盡管受行業大環境低迷影響,沒有達到預期在業績上獲得大突破,但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激勵措施讓粵海團隊士氣高漲,這將為接下來的發展積蓄強大的正能量。而粵海2016年“大平臺、大合作、新高度”的新年發展規劃中,可以看到與2015年提出“大變革、大突破、齊分享”不同的發展思路,寄望于通過加大外部合作,內外一同發力來實現企業大發展,從而上到一個新的高度,其中最關鍵的指標就是飼料銷量要達到100萬噸,增幅將同比超過40%,可謂跑步式發展。
的確,去年底拿到1億美金戰略投資額,每年能有3-6個億用于投資的粵海彌補上資金短板后,目前發展首當其沖受到的限制因子便是人才,因此打造大平臺吸引行業精英加盟粵海尤為重要。可以這樣認為,今年是粵海正式步入發展快車道的第一年,首炮能否打響意義深遠。鄭石軒劇透稱,實現100萬噸銷量目標問題不大。
2015年突破的力度未達預期
水產前沿:粵海在2015年的發展思想是“大變革、大突破、齊分享”,這三個方面粵海在過去的一年里都有哪些體現?
鄭石軒:“大變革”主要體現在理順了內部管理流程,過去在集團化運轉方面,我們還有些不夠嚴謹的地方。
“齊分享”主要是調整了薪酬體系,原來粵海員工的薪酬相對偏低,2015年重點對業務、經營管理人員實現了大的激勵措施,采取了較大的、超常的業績提成。當然最大的還是我們對中高層干部實現股權激勵,與同行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以凈資產作價的方式給中高層入股,按這種入股方式,就算粵海沒有上市,擁有股份的中高層每年都能依靠企業自身實現的利潤,每年獲得30%左右的投資收益。要是粵海上市的話,到時能漲多少倍,就不好說了。
“大突破”則是希望通過系列的調整后,對整個公司的業績、比較薄弱的市場等帶來突破。當然,盡管在個別市場和品種上有些突破,但我認為去年突破的整體力度還是不夠的,達不到預期的標準。另外我們的合作發展模式也獲得突破,雖然和泰山的合作沒有產生太大的增量,但畢竟是粵海合作發展過程中新的嘗試,而且發展相對平穩。通過這次合作,為以后粵海的發展能夠摸索出更好的方式方法。
水產前沿:粵海去年初時提到2015年計劃沖擊70萬噸銷量,實際情況怎樣?
鄭石軒:去年由于蝦養得比較差,羅非魚的病害也多,粵海的飼料銷量增長確實不是很理想,甚至有些品種出現銷量下滑。如果單單就粵海原有的廠說,飼料銷量沒有增長,但加上泰山,粵海集團則有20%的增幅,基本上完成了2015年年初定下的70萬噸飼料銷量目標。
控股經營的新理解
水產前沿:您提到與泰山的合作沒有達到預期,是否會影響到接下來的發展?
鄭石軒:中山泰山在去年應該說水產料還是有增長的,尤其是膨化魚料,只是在畜禽料上差了一點,導致業績有些下降。跟我們合作時能獲得大增長的期許有些不符,但磨合過后我們能更好地規范合作的一些條框,確定哪些方面以誰為主、誰為次來操作,建立權力與責任相結合的機制。同時,我們下半年對泰山的畜禽料從技術上做了大的改變,生產成本大幅下降,而飼料質量相對更加穩定。而且下半年開始畜禽料上也能夠有盈利,能有這樣一個合作基礎,我認為2016年會是一個好的開端,泰山在2016年應該會有大的改進與發展。
水產前沿:您對“控股”經營的新發展模式是否有新的理解和設想?
鄭石軒:控股經營關鍵還是要發揮各自的積極性,我們也希望粵海在合作發展上摸索出自己的模式出來,特別是在淡水料上。
粵海對合作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規范經營、可持續發展,這是兩個基本目標。誰掌控經營權,誰就要對結果負責;不是說誰占據控股權,就由誰來負責。粵海擁有控股權,但我們也可以讓合作方來經營,授予對方經營權,誰掌握經營權不重要,不是我控股了就一定要做總經理。所以,我們的合作不屬于控股不控股的概念,而是由誰去承擔責任的問題。
掌握經營權的一方在經營上有話語權,但要在采購、營銷、財務等所有方面要規范、透明,銷量、利潤每年都要增長。另一方要起協助、監督、幫助的作用。這就是粵海的模式,這有助于發揮各自的積極性和優勢,而不要雙方為了權力去爭奪,去相互扯皮。
只要對方有能力、有精力可以管理好企業,讓企業可持續發展,那我們就在技術、品牌、采購等方面去幫助他;如果是由粵海來經營,那合作方就在原有的渠道、網絡、人員方面來全力配合我們的總經理。
我們要拋棄以前所謂合作就是要全權的觀念,自己什么都說了算,造成合作雙方內部矛盾。我們希望通過新的合作模式,能為行業以后的合作發展樹立一個樣板。
2016年銷量實現20%-30%增長
水產前沿:業界對粵海在海外市場及淡水魚料市場的發展非常關注,您能否談談現在的進展情況?
鄭石軒:盡管我們現在有了足夠的資金用來發展,但還是比較謹慎,要確保粵海做的每個廠都能夠有一定的量,也必須要盈利,不允許任何一個工廠虧損,這是粵海發展經營里邊總的原則。這段時間我們考察了印度、越南、印尼等地,但現在還沒有完全落實。我們有比較強烈的愿望和決心去國外發展,時間早晚我認為倒不是太重要,關鍵是只要粵海的競爭力足夠強,總能分得一定的市場份額,而不是先到先得。國外市場不可控的因素更多,因此需要更慎重,所以海外市場我們還暫時沒有落實。
淡水魚料方面,我們有建廠和合作的兩大進展,建廠的地我們基本落實了2-3個,合作的廠也大致定了1個,已經簽了合同,還有2個在談。具體是哪些合作企業暫時不公布了,不過可以說的是我們自建和合作的廠分布在華東和華中。
水產前沿:2016年粵海的飼料銷量目標是100萬噸,之中普通淡水料、特種料和畜禽料大概是多少?最大的增量來自并購還是自有發展?
鄭石軒:今年飼料銷量100萬噸的目標,粵海上下信心還是比較足,最大的增量應該在淡水魚料。2016年粵海現有的普通淡水料、特種料和畜禽料板塊都會實現20%-30%的增長,就有80多萬噸的量,然后新合作的廠有10多萬噸,加起來就有100萬噸了。
做強需要有規模來保障
水產前沿:粵海每年會花3-6個億用于發展,今年您會怎么花這筆錢?
鄭石軒:花這個錢真的不好花,說實話,戰略投資者的幾個億還在銀行沒有花出去,現在花的錢還是自己賺的利潤。今年爭取能花3個億的投資用于建廠和并購,6個億的難度就太大了,明后年再看能不能花多一點。
水產前沿:粵海近幾年的發展目標都是聚焦在飼料規模的擴增,當達到預期之后,您對粵海的未來有何設想?
鄭石軒:我們肯定是先把飼料做好做強,如果盲目去做其它事情,可能兩邊都落空。粵海在海水料上做得不錯,但我認為做強必須有一個規模來保障,規模太小的話,說做多強也是一句空話。所以這兩年我們重點把飼料規模做上去,等比如說做到200萬噸左右規模時,那我們就有資格去考慮進入加工、食品環節或者產業鏈的發展模式。
現在只能以飼料為主,配套一些種苗、藥品、包裝袋等花錢不多的產業,這些也是跟養殖、飼料關系密切的產業。而加工、食品花錢較多,加上有些特殊性,我認為要進入到這些領域,需要粵海具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
暫時不支持創業團隊
水產前沿:粵海2016年的發展主題是“大平臺、大合作、新高度”,如何理解?
鄭石軒:整個主題表明粵海在2016年更加重視發展了,因為我們去年引進了戰略投資者,有了錢,我們肯定要發展。發展包含兩部分內容,一個是粵海現有的員工能夠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另一個就是能與行業里邊的精英、優秀的企業合作,讓他們參與到粵海中,享受粵海的發展大餐。我認為合作一定要讓合作企業、合作團隊獲得提升,這樣才算是完美。如果沒有使得合作企業獲得提升,我認為合作是不成功的;如果沒有讓對方發揮得更好,我認為合作也是有缺陷的。
粵海會為合作團隊以及現有員工提供大的發展平臺,通過這個大平臺,能夠讓人和企業都能站上一個新的高度。今年在平臺的打造上,我們也提供了較多的機會,只要有能力,想要多高級別的崗位、想要多少資源都可以,能力和業績能與之相匹配就可以了。我們也新設立了比如品牌經理、客戶經理、營銷總經理等各種職位,以后還會繼續增加。設置的這些崗位,可以是你帶領團隊過來加入,也可以由粵海招募團隊或者配置團隊。
水產前沿:是否會考慮支持創業團隊?
鄭石軒:目前還不太主張搞創業團隊模式,還是推行職業經理人模式。因為我感覺職業經理人在粵海可以更好地成長,未來互相之間的調崗也容易適應一些;而創業合作伙伴只會專注于自己的公司,以后的發展可能存在局限性,到時我們也沒辦法去調整。
在粵海,職業經理人有足夠的發展平臺,有足夠的晉升通道,有足夠的利益激勵,有足夠的提升空間,因此也不需要自己創業,他們每個人都是粵海的創業者,集團作戰,分享粵海大家庭的利益。而不是個人的創業者。自己創業會風險很大,壓力很大。我接觸不少辭職創業者,很多都后悔。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在一些新的領域或空白市場,可以做些嘗試,但不會作為粵海發展的主要方向。
粵海的核心競爭力與特色
水產前沿:現在來看,您對粵海的核心競爭力是否有新的理解?
鄭石軒:很多人問粵海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我們都說是粵海的管理、客戶的質量,還有采購能力、技術等,但現在我認為粵海的競爭力更加體現在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應變能力上。粵海目前的規模比較小,誰都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見了誰都好奇,都想去了解、學習。盡管粵海很多方面和人家有差距,但通過自我的反省很容易知道差距在哪里,我們該怎么去學習,所以短期內我們就能夠將短板彌補上來。我們在學習人家的基礎上創新,做出粵海的特色和亮點。
現在市場上的競爭非常激烈,市場和技術的變化很快,但是粵海的反應更快,對新技術、新材料、新模式、新品種、新工藝應用的應用還是走在前面,而對市場的價格、質量的調整更是以分鐘為單位來反應的。無論怎么說,粵海在技術上還是市場上都是主動者。
早幾年粵海比較注重賺錢,不大注重規模,因此很多人看到粵海在價格競爭上相對比較保守。但正由于我們注重利潤,所以粵海在成本控制上比人家做得更多,因為你想賺錢,就要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就必須提高效率,必須產品質量比人家好。我們在這一塊可以說在行業里邊走得更前一點。不過今年開始,我們的思路也要做些調整,既要利潤,也要量。
水產前沿:您上面提到要做出粵海的特色,粵海特色體現在哪些方面?
鄭石軒:我認為粵海特色,一個是產品特色,粵海的要求是一定要質量領先,并且不斷改進,使得粵海的產品在市場上有更好的競爭力。改進的意思是,針對市場上對產品不同的需求,比如有時候要求生長速度快,有時候要求抗病力好,有時候要求餌料系數低,有時候要求體型好等等,根據不同的需求側重點,我們的產品在不同時期突出自己的優勢;
另一個特色,粵海注重實效,產品和服務一定會為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可比較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而不是忽悠,不是宣傳廣告;再有是我們的合作理念,要雙贏。所以你可以看到粵海的合作伙伴很穩定,這個是粵海最大的亮點和特色。
成本上取得優勢尤為關鍵
水產前沿:粵海以追求利潤為主,但現在競爭對手的做法是甚至不計成本地以打市場為主,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經營思路,您認為該如何應對?
鄭石軒:一個公司如果在沒有虧本的情況下,只是利用自己的成本優勢,少賺一點的想法去打市場,我認為是正常的。但如果是虧本去打,就不正常了。這種虧本的打法,我認為不容易把市場打下來,打下來了也坐不穩。
粵海現在需要快速地擴大規模,但我們會要求量與利潤相結合,不去以價格搶市場,粵海從來都是以品質、服務和客情搶市場,這樣搶來的市場才真正屬于自己的。不過粵海一向追求利潤,在成本上也有優勢,所以我們不怕競爭對手的降價行為。降價我只是賺少一點,不存在要賠錢,而且粵海現在有淡水魚料系列、海水料系列、蝦料系列等,區域也從華南到華東、華中,比較分散,價格戰大多是局部地區的個別品種,所以對粵海來說,傷不到根本,沉著應戰就行,沒有太大問題。總的宗旨是,我們認為價格戰沒必要打,但也不怕打。
水產前沿:飼料行業進入資本的競爭,您怎么評價上市企業依靠資金優勢打市場?
鄭石軒:我認為靠燒錢來搶市場這種行為是不可持續的,因為現在有錢的人多了,不是一家兩家有錢。我認為怎么燒錢都沒法把行業里邊的大鱷燒死,最多燒死一些小規模的企業,這些小企業不斷被淘汰也是行業發展的趨勢。
信息時代,整個經銷網絡并不神秘,大家都知,沒有保密性,通過燒錢挖某個經銷商,不燒了可能他也不跟著你了。所以我不大看好靠燒錢來達到快速上量,還是看好產品的質量以及成本控制力,這些才使得企業具有持久的競爭力。
水產前沿:我們也看到飼料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出現增長乏力,比如兩大巨頭的水產料在達到全國水產料總量的10%以后,增速開始放緩,您認為是哪些因素導致?
鄭石軒:大公司做到一定規模后,容易得大企業病,進取心弱化,效率降低,人員增加,成本增加,靠消費品牌去維持。如果不在技術和管理上有大的突破,在成本上就沒法與中小廠拉開差距。如果還是靠降價去吃掉小廠的份額,那企業自身的利潤也會下降。所以增量就十分困難。因此,這個階段還是需要在成本的控制、技術的進步等方面找到突破口,這樣才可以不斷降低成本,也就有降價的資本,有提升質量的資本,有加強技術服務的資本,而且同時還能保證利潤,競爭對手自然會被淘汰。
今年競爭還不是很殘酷
水產前沿:今年開年后飼料幾乎全線降價,這是正常現象還是說明競爭異常激烈?
鄭石軒:今年各種原料都在降,這一波飼料降價是正常的,我們非常支持這種降價,而且有些品種應該去年就降,比如淡水魚料。去年淡水魚料維持這么高的價格,像膨化料有500元/噸的利潤,顆粒料也有300元/噸,這是很不正常也很不應該的。
水產前沿:您怎么看待今年的市場競爭態勢?
鄭石軒:去年可以說是淡水魚料市場的狂歡,哪個飼料廠都有錢賺,但今年降了幾百塊錢,小廠可能就困難一些了。整個水產料的市場格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第一梯隊還是不變,第二梯隊不會出現誰被淘汰,只是誰量多一點或少一點,第三梯隊可能有些企業日子難捱,會被淘汰掉。
今年的競爭我認為還不是很殘酷,至少目前的價格下粵海還是有錢賺,而且能夠很輕松地完成利潤目標。現在的競爭更多聚焦在價格上,這不正常,應該要通過競爭帶來技術上、管理上的提升和改變,才能給行業發展帶來正能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