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產區河蟹養殖形勢分析
5月繼續延續連綿的陰雨天氣,本月降雨天氣多達18天,陰到多云天氣13天,平均氣溫20.7℃。受低溫陰雨天氣影響,部分精養池塘水草長勢不旺,有些伊樂藻根部發黃、發黑,葉面上附著絲狀藻類;有些苦草(扁擔草)剛發芽就被蝦蟹和水生昆蟲吃掉。部分塘口水質渾濁,白濁水、泥漿水都有,有的已經出現藍藻。投喂冰鮮魚的塘口不同程度的出現腸炎和肝壞死現象,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有的河蟹在第三次蛻殼期間仍有蛻殼不遂現象,這在往年較為少見。
總結2016年5月當涂縣河蟹池塘養殖形勢,呈現如下特點:
| 水草長勢不旺 |
由于缺少光照,部分塘口伊樂藻長勢不旺,枝葉發黃,甚至裹有絲狀藻類,根部發黃、發黑。苦草(扁擔草)長勢緩慢,有的過早的遭到蝦蟹和昆蟲破壞。
| 蝦蟹病害呈偏重發生 |
受長期低溫陰雨天氣影響,加上投喂方法不當,部分塘口河蟹和青蝦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河蟹發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腸道無食或末端紅腫,體質不好,背殼有褶皺,掀開背殼,可見肝部發白,有的甲殼上有紅色斑點。青蝦主要表現為紅鰓、紅腿。少數塘口因為降雨和體質原因,甚至出現了三殼蛻殼不遂現象,這在往年較為少見。
| 水質惡化 |
受沙蟲(大型枝角類、橈足類浮游動物)、倒藻和氣候等因素綜合影響,部分塘口水質白濁,幾乎沒有優質藻類,有的甚至出現藍藻。
上述現象,應引起廣大養殖戶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在保草護草、病害防控和水質改良方面應高度關注,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否則極有可能造成養殖失敗。
6月份,江南地區將進入梅雨季節,持續的陰雨天氣將繼續影響水草和蝦蟹生長。隨著氣溫的升高、投餌量的加大、悶熱雷雨天氣的增多,養殖水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蝦蟹病害將進入多發期,藍藻問題將更加突出。為做好6月河蟹養殖管理工作,建議:
| 保草護草 |
由于苦草(扁擔草)過早的遭到破壞,輪葉黑藻(節節草)又不敢過早的拆去圍網,因此這一階段水草仍以伊樂藻為主打。而隨著氣溫的升高,伊樂藻的活力越來越差。如果不及時的對有問題的伊樂藻采取保草護草措施,就會出現爛草現象,導致水草覆蓋率過低,嚴重影響蝦蟹生長。
■ 對水草上附著的絲狀青苔要選擇晴好天氣及時殺死,保持伊樂藻葉面清爽。
■ 對草根發黃、發黑的伊樂藻要區分情況靈活處理。藥殘嚴重、重金屬超標的要先解毒后用長根肥固根;水草莖葉細弱屬于嚴重缺肥的要及時補充復合肥(2.5-3.5kg/畝,可少量多次使用)或者生根長葉肥。
■ 對葉面附著泥污的伊樂藻,采用液態氨基酸結合微生物制劑處理。
■ 對葉面粗糙、無滑膩感的伊樂藻,要看清楚是不是有蟲,并分清什么蟲引起的葉面粗糙,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殺蟲處理。
| 病害防控 |
對于水產養殖來說,預防是最好的治療,這是由水產養殖的特殊性來決定的。因為養殖水產品生活在水中,你沒法像陸生養殖動物那樣逐個給它打針喂藥,一旦水產養殖動物發病不吃食,只有等死。因此,廣大養殖戶不能等到蝦蟹發病后才去治療,而是未雨綢繆,根據天氣、水質等情況提前做好預防。
■ 投喂冰鮮魚的塘口,要對冰鮮魚進行科學處理。我們的做法是,下午兩點鐘左右將冰鮮魚從冰庫中取出、切碎,用紗袋裝好吊入溝池中化凍,一般10分鐘左右即可。稍稍清洗后瀝干,倒入裝冰鮮魚的塑料盆中,拌入大蒜泥、大蒜素或五黃粉,攪拌均勻后用塑料袋密封,放在陰涼處,直到喂食時拆開。這種方法一般每15天喂一個療程,一個療程5-7天。在不拌和大蒜泥、大蒜素或五黃粉期間,要在冰鮮魚上撒一層EM菌,切斷外源細菌污染。
隨著氣溫升高,冰鮮魚如果不處理好,極易誘發蟹病。養殖中我們發現三殼以后死亡的河蟹往往是池塘中規格偏大的,主要原因是規格大一些的河蟹搶食更厲害一點,得病的機會就會大一點,如果長期吃食腐敗的冰鮮魚,發病也就更嚴重一點。
■ 投喂冰鮮魚的塘口,要適當添加配合飼料。根據我們的估算,現有的冰鮮魚投喂量每天僅能滿足3成多的河蟹食用,絕大部分河蟹是處在饑餓狀態的,長期以往,水質渾濁,難以清澈,影響了水草的生長,河蟹的長成規格大小不一,而且容易發病。因此,養殖戶可適當減少冰鮮魚的投喂量,增加配合飼料的投喂量,確保絕大部分河蟹每天都能吃到食,促進其均衡生長,同時也起到疾病防控效果。
■ 定期調水改底,保持水質良好,底質清爽。一般7-10天潑灑一次微生物制劑,陰雨天氣以富含乳酸菌的EM菌為主,晴好天氣可使用芽孢桿菌。一般10-15天改底一次。
■ 發病塘口,采用外消內服結合綜合防治。已經發病的塘口,要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根據疾病診斷情況對癥下藥,防止病急亂投醫,延誤了最佳防治適期。一般梅雨季節易發生腸炎、肝壞死、紅鰓、紅腿等細菌性疾病,可采用外潑消毒劑,內服中草藥或抗生素處理。抗生素使用要符合《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1-2002)要求。
| 水質調控 |
主要是維護養殖水體pH值等理化指標穩定、菌相平衡、藻相平衡,保持水質“肥活嫩爽”。
■ 定期檢測水質,了解池塘水體pH值、氨氮、亞硝酸鹽、溶解氧含量,并根據水體理化指標的高低,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正確應對。
■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調控水質,保持池塘水體菌相平衡。
■ 水體白濁的塘口,要適當肥水,補充優質藻源,維持池塘水體藻相平衡。
■ 正確處理藍藻問題。發生藍藻,養殖戶切忌驚慌失措,反應過度,防止造成人為損失。高濃度的藍藻可能對水草生長有較大影響,對蝦蟹的長成規格有一定影響。一般只要藍藻不出現大面積死亡,就不會引起蝦蟹中毒死亡。
養殖戶可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正確應對。一般建議做到早發現、早處理;不宜全池用藥,可局部處理;不宜陰雨天、缺氧天氣處理,只可在晴好天氣處理,并注意增氧;水草不好的塘口建議以換水為主,不宜用藥。藍藻殺滅后,應及時將藍藻毒素解除,補充微生物制劑和優質藻源,維持水體菌相平衡和藻相平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