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華南片區總裁洪睿
水產飼料容量第一的華南市場歷來是飼料廠家的必爭之地,在大宗淡水魚料市場容量基本達到上限后,各大飼料廠家也開始在挖掘特種料市場。8月28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在廣西南寧舉行淡水特種魚養殖技術論壇暨新品發布會,開始在廣西推廣淡水特種魚料。期間,筆者也向通威股份華南片區總裁洪睿了解其在華南區域的規劃。
水產前沿:您對現在的特種料市場怎么看?
洪睿:其實,從2015年開始,整個飼料行業總體是下降的,現在處于調整期。只會強者越強,弱者被淘汰,這是一個趨勢。各個廠家都是在比優勢,比如說采購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團隊優勢等等。企業的經營方式也有差異,要區別是以個人理念還是企業的文化理念為主,是做大還是做精,強調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等等,都是根據戰略來定的。當然,現在很多飼料廠在某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一定的優勢。另外,一直說的飼料同質化的問題其實是不存在的,我們并沒有看到有哪幾個廠的產品是差不多的。經銷商這個中間環節也在弱化,很多飼料廠采取直接與養殖戶對接的方式,在國外發達國家市場經銷商這個環節是不存在的。
水產前沿: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到南寧來推廣特種魚料呢?
洪睿:大宗淡水魚料隨處都能買到,只是價格的問題,而特種魚養殖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廣西的特種魚養殖處于起步階段,市場還是很大的。我們對南寧的特種水產養殖有自己的想法:第一,我們的特種料必須要與競爭對手有很大差異,要引領廣西特種料行業。特種魚多為有胃魚,腸道也短,這表示特種魚的消化吸收能力可能沒有那么強。我們就在技術層面下功夫來提高特種魚的消化吸收能力;第二,我們要指導廣西特種魚的養殖;第三,要解決最終出魚難的問題;第四,我們要為這里的養殖戶帶來福利,把特種魚料推入正規軌道。
水產前沿:在特種魚料這塊有什么目標?
洪睿:淡水魚料是我們的主業,同時兼顧特種魚料。廣東、福建都有在做特種魚料,傾向于各個省份進行鋪點,這三個省份的特種魚料齊頭并進。廣東省淡水特種料市場很大,也努力在做市場。廣西現在的市場容量并不大,屬于剛剛起步階段,但這是趨勢,我們要抓趨勢。在廣西淡水特種魚料市場的短期、中期、長期規劃分別為:到2017年,通威淡水魚特種料在廣西占有率達到30%以上,年銷量達到2萬噸以上;到2018年,力求占有率達40%以上,年銷量在3萬噸以上;到2020年,力求占有率達60%以上,年銷量達到6萬噸以上。
三個市場一起做淡水特種魚料,戰略由片區總經辦決定,各個公司總經理主抓內容落實。任何一個市場都是一個大蛋糕,只有一個工廠是做不完的,但是開第二家特種料工廠還需要時間,要考慮到資金成本、效益投入產出比等內容。我們的目標是在廣西開三家公司:兩家淡水料公司,一家特種料公司。廣西賓陽公司之前已經在做淡水特種魚料,南寧公司這邊之前做黃顙魚料,這次開始在做四個品種的特種魚料。如果這兩家的銷量能夠支持我們建立一家公司,我們就要成立一家專門的特種料公司,有專業化的隊伍獨立運作。獨立運作是指戰區的投資、人才選拔培訓、建廠等進行全盤考慮。
水產前沿:您說的自己做是指從總部調配一部分人過來駐扎在華南區域,還是在華南區域重新選擇?
洪睿:我們有自己的淡水研究所和特種料研究所,四位配方師是駐扎在華南區域的,他們基本上就在前沿工作,解決市場的難題。通過實地考察和調研,鎖定一系列品種,所以我們現在做了叉尾鮰、黃顙魚、塘虱和大口鯰這四個品種。其他方面的人才是我們自己培養的,不從總部調配過來。對于人才的選拔,我也是有要求的,首先是要敬業愛業,光敬業不愛業是沒有用的;第二是相對專業的人才。特種魚料跟常規料是不一樣的,需要有敢于突破和創新的精神,要經常跟養殖戶進行溝通。我們將自己的需求向研究所提要求,他們來解決研發飼料配方。
水產前沿:特種魚市場是否還會延續365模式?有部分人表示365模式的效果不是很明顯,您怎么看?
洪睿:這幾年中國的養殖模式屬于傳統養殖,他們要接受新鮮事物很難,一時半會也無法把365模式做的很好,很大部分是做不到的,這就體現不出365的價值從而對365模式產生懷疑。很多養殖戶認為自己已經養了十幾二十年的魚,對養殖也很有經驗了,也比較偏執,要接受先進的技術來養魚還有個過程。
淡水常規料是以有鱗魚為主,而特種魚多是無鱗魚,因而有鱗魚與無鱗魚的養殖有所差別。365模式是我們的主打模式,也適用于特種魚養殖。我們把365模式植入特種魚養殖的同時也會不斷的進行創新,要更加的接地氣。
水產前沿:對于特種魚的養殖趨勢您怎么看?
洪睿:環境問題對未來的養殖要求越來越高,未來怎么養殖的還不清楚,但是我們想,用適合當地的養殖模式來輔助先進的科學漁業設施是必要的。未來養殖產品必須是無公害,對環境的污染也要進行監控。現在特種魚養殖最關鍵的是要解決終端產品生產出來之后的消費趨向,流通渠道問題。
我們也從國外借鑒到一些東西,那就是趨勢,跟著趨勢走。未來的養殖是集約化養殖,家庭養殖這種散養模式會越來越少。原先是養殖200畝水面,以后可能就養殖2000畝,這就是集約化養殖。以前,在我們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都養豬,但是現在很少有家庭養豬,那為什么豬肉還吃不完?那是集約化和規模化養殖的成果。人力成本會越來越高,智能化養殖的也會越來越高。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