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魚,作為中國產量最大的特種水產養殖品種,這兩年遭遇嚴重的滯銷、行情低迷狀況,從養殖端到渠道,從流通端到投入品企業,均陷入進退維谷的狀態,特別是養殖端虧損連連導致整個產業鏈進入資金鏈十分緊張的發展被動局面。
為解決行業痛點,促進生魚產業的健康發展,12月24日,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農財寶典主辦、廣東旺海精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二屆中國(廣東)生魚產業論壇在廣東順德仙泉酒店舉行,廣東南方農村報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璐、廣東旺海精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阮裕強、順德區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科科長朱天武、珠江水產研究所種質監測中心主任陳昆慈等領導嘉賓以及珠三角近300名養殖戶、經銷商參加了此次論壇,共同探討生魚產業未來可持續發展之路。
據了解,當前生魚塘頭價依然徘徊在6元/斤上下,處于虧本的邊緣,舊魚存塘量不少,生魚行情短時仍不可樂觀。自從2014上半年生魚漲到12元/斤的史無前例高價,由此引發瘋狂的養殖潮,導致養殖嚴重過剩,甚至如今仍然存有不少2014年的舊魚,導致如今生魚已經連續兩年處于6-7元/斤的低谷狀態,大多養殖戶虧本,養殖2-3口塘的養殖戶都要虧本數十萬元, 甚至不少養殖戶虧本上百萬元,導致不少生魚養殖戶逐漸退出市場;與此同時,養殖戶不賺錢,經銷商也陷入經營困難的狀態,大多經銷商賬款難以回籠,紛紛轉型甚至被淘汰。
造成生魚發展陷入如此被動的局面,主要原因仍然是無序的散戶養殖狀態,而且生產端的需求嚴重跟不上消費端的需求,特別是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消費在不斷升級,從過去的溫飽問題逐漸進化到奔小康,追求更優質、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在此背景下,生產端仍然停留在原始的追求產量、控制成本、忽略產品質量的業態,因此轉型和變革不可避免。也就是消費端倒逼生產端轉型,表面上是水產品產能嚴重過剩,實際上是產品質量同質化嚴重,產品缺乏差異化,不優質,沒有競爭力,不安全等等,特別是供過于求的背景下,行業爆發的問題越發明顯。
不過,行業變革時期,仍然有人能持續盈利,有人降低成本,有人轉型養殖思路,有人提高產量。比如順德杏壇養殖戶梁上莊畝利潤達到2.3萬多元獲得2016年度生魚王稱號,南海九江潘永波畝產達到3.4萬斤,獲得年度產量達人稱號,順德杏壇何近全養精品生魚獲得養殖達人稱號……這意味著優勝劣汰的過程,一邊是沒有技術沒有資本的養殖戶會逐漸退出市場,一邊是優質養殖戶會逐漸發展狀態,從而引導養殖結構的轉型和變革,最終反饋到整個產業鏈的轉變。
| 嘉賓發言 |
陳昆慈
珠江水產研究所種質監測中心主任
廣東生魚養殖面積6.8萬畝,產量22萬噸,全國60多萬噸,位于中國第八大水產養殖品種。
養殖生魚的關鍵,首先要提高種苗質量:加大親本選擇力度、注重親魚選育、魚苗階段慎防金屬等藥物過量使用。
朱天武
順德區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科科長
北京活魚下架事件引發了社會關于“養魚人不吃魚”不實的報道,這對于行業是一個重大損失,造成很大影響,其實這是不客觀甚至是錯誤的新聞,這是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斷章取義。
其實我在順德南海工作20多年,走訪了很多養殖戶,99.99%的養殖戶都吃自己養的魚,所以如今很多新聞媒體報道應該要客觀全面報道,要監督的同時也要促進行業的發展,否則一條新聞就害慘一個行業,就像當年的多寶魚事件。
超標,不是有毒,不是毒魚,而是超過了國家標準而已,就像吸煙后周圍的空氣,都是不符合國家標準的,你說有毒嗎?很多人喜歡吃野生魚,說野生魚比養殖魚安全,事實是野生魚好吃而已。但是好吃不是安全,好吃只是口感好而已,真正安全的是可全可控的養殖水產品。
傳言對行業的傷害很大,變成了一個政治事件。傳言謠言等都是假的,但是對行業的傷害卻是實實在在的,比如行業降價、滯銷難賣。
肖群會
資深流通商
生魚流通的歷史
早期(2002年以前)
全國最大的生魚物流中轉基地——武漢
其生魚分流到全國各地市場
中期(2002-2008年)
武漢集散市場的最鼎盛發展時期,全國幾大生魚主產區(廣東、湖南洞庭湖地區、山東魯橋、安徽、江西鄱陽湖地區)的50%生魚都運往該地中轉。
后期(2008年以后)
全國形成兩大生魚集散地:
目前
隨著廣東生魚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廣東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主產區,也逐漸形成大型集散地,武漢、滕州兩個集散市場的輻射范圍逐漸縮小,只能集散到當地周邊市場。
流通及需求現狀
流通模式的轉變
隨著生魚養殖業的發展和養殖產區的變化,以前主要靠集散地中轉的流通模式也逐漸發生轉變。
目前相對規模較大的生魚流通商,其渠道已遍布全國,并開始以“點對點”的流通方式進行運作,直接對接產地和全國各地市場。
他們在全國各地的一級批發市場建立自己的門店,從主產區收魚并發往其各地網點,再通過這些網點銷售到當地二三級市場。
“點對點”是許多生魚流通商都在考慮并推行的模式。
該模式具有價格穩定、有計劃、持久性、輻射面廣等優勢。
各地市場對不同規格生魚的需求情況
除武漢和滕州兩大生魚中轉市場以外,國內其他各地一級市場對不同規格生魚的需求如下:
韋理忠
柳州市尚誠漁牧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作生魚消費現狀及市場需求分享
雷穩
壹串通品牌營銷策劃機構策劃總監
解讀生魚產業精品聯盟模式
鄧一清
旺海飼料技術經理
分享生魚養殖實戰技巧
胡雄
活寶源生物科技技術總監
進行幾種生魚常見病害分析及處理方案講解
| 生魚王揭曉 |
年度生魚王:順德杏壇梁上莊
2015年9月下苗 ,今年11月清塘,9畝塘出15.3萬斤生魚,舊魚飼料系數1.3,畝利潤達23000多元。
A.養殖心得:選好苗種,淘汰篩底魚;
B.平時勤調水、換水,后期(高溫期)每月換水2次,每次換水量三分之一;定期對水體解毒。
C.選用優質飼料,控制投喂量,8成飽就好;依據天氣、水溫等調節投喂量。
產量達人:南海九江潘永波
上屆生魚王。2015年5月5日下苗 ,今年5月7日清塘,注重水質管理與調控,2畝塘出68000多斤生魚,畝產量高達3.4萬斤!(只是遇上當時魚價低迷,才5.1元/斤,未能蟬聯本屆生魚王)。
養殖達人:順德杏壇何近全
有9年養殖經驗。他養殖的生魚總是比同期其他養戶的好,出魚規格靚,2斤以上生魚超7成,炮頭4.5斤,這得歸功于他善于觀察、總結和記錄。何老板養魚很少用藥或換水,善于通過觀察“每天”天氣和環境變化可能會出現的影響,加以調控喂食,輔助魚的消化而達到適度投喂、科學投喂,魚長期吃得好,自然就長得好。值得稱贊的是,以前做過會計的何老板,至今還保持著每天認真記錄的習慣!
| 發布生魚產業健康發展倡議書 |
農財寶典水產版運營總監庹朝均、廣東旺海精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阮裕強、順德區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科科長朱天武、珠江水產研究所陳昆慈,廣東林群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群、順德生魚養殖協會副會長吳定泉等人向行業共同發起生魚產業健康發展的倡議。
| 現場花絮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