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2017年,作為粵海未來關鍵的初始之年,無疑將成為檢驗粵海實力和執行力的一年
在董事長鄭石軒眼中,粵海(全稱“廣東粵海飼料集團”)未來5年的模樣已經很清晰——國內外布局20-25家飼料廠(新建10家左右),飼料銷量達到200萬噸。相比當下70萬噸的飼料量,意味著5年時間內要再造兩個粵海的規模。時間,對于粵海而言,彌足珍貴。
回望即將結束的2016年,是粵海引入戰略投資者后的第一年,期間提出“大平臺、大合作、新高度”的發展思想尋求內部的提升及外部的合作,盡管業績表現未達預期,但內部的基礎得以夯實,尤其是團隊的激活,讓粵海有了蓄勢待發的銳氣。而2017年,作為粵海未來關鍵五年的初始之年,無疑將成為檢驗粵海實力和執行力的一年。
今年是打基礎的一年
水產前沿:粵海在2016年的發展思想是“大平臺、大合作、新高度”,能否對相關體現做個總結?
鄭石軒:一是我們的戰略投資者實力很強,很有誠意,不單單把資金引進來,還把資源、管理、理念引進來,大大提升了粵海的視野和管理水平;二是與中山泰山、湖北陽光的合作,這是粵海通向合作發展的新路子,以前粵海對合作是很謹慎的。
整體來講,2016年是打基礎的一年,重點從思想、觀念、制度、方法上對內部進行調整和改進,但從銷量、利潤上還沒有立即反映,可能要到2017年以后才能有較好的體現。
水產前沿:年初時您預估今年飼料的銷量是達到100萬噸,具體情況如何?
鄭石軒:之前通過與中山泰山和湖北陽光的合作,對今年有比較高的期望值,實際上受到市場整體形勢低迷等種種因素影響,整體銷量達不到年初所設定的高目標。把合作的兩個飼料廠銷量算進來,今年飼料銷量大概是70萬噸左右,其中約50萬噸是特種水產料,10多萬噸是淡水魚料,還有幾萬噸的畜禽料。
水產前沿:今年是粵海大發展的第一年,業績沒有達到預期,是否會影響員工及投資者的信心?
鄭石軒:這個沒有影響。今年的增長雖沒達到預期,但同比粵海總銷量還是有約20%的提升。投資者能理解企業發展需要經歷一些階段,需要有打基礎和發展的時間,因此對粵海非常地支持,我們也跟投資者有很好的溝通,粵海的追求并不在于什么時候IPO,而是把自己的業績實實在在的做好,具有國內及國際的競爭力。我們雖還沒上市,但我們的規范、資源、優勢、要求、目標、平臺、機會、待遇等方面并不低于上市公司。
粵海二十多年來,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但員工及客戶隊伍很忠誠,很穩定,很向上,經得起考驗。大家能看到粵海處于變革和發展之中。而且,2017年后機會更多,平臺更大!我們對員工更加重視,對客戶更支持,對他們的成長、發展、利益會有更多機會。員工及客戶整體還是很有激情,都有大干一番事業的沖勁。
飼料5年做到200萬噸
水產前沿:粵海現在的飼料量約為70萬噸,您此前說未來5年要做到200萬噸,相當于再造兩個粵海出來。目前國內特種水產料市場有限,淡水魚價格近幾年低迷,也導致市場出現一定量的萎縮,您如何看待實現目標過程中的壓力?
鄭石軒:目標不小,盡管有點壓力,但粵海有信心。一是目前我們的體量中等,正是當發之年,發展機會多,多品種、多區域齊頭并進;二是粵海的資金實力強,企業文化深厚,技術力量一流,品牌深入人心,其他各方面的基礎都比較好,具有較強的張力;三是粵海具有開放、包容的胸懷,有較好的合作精神和基礎,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以及感召力和凝聚力,能與各方合作共贏,共創未來。粵海未來在國外市場主要是發展特種水產料,兼顧淡水魚料;國內市場主要是發展淡水魚料,兼顧特種水產料。這兩個方面,我們的份額很低,因此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除了從現有的市場中搶奪外,更多的是努力發展終端,把市場蛋糕做大。
我們會以自建飼料廠和并購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每年以自建2個左右新廠、合作1-2個企業的節奏去做,5年以后粵海的飼料廠要達到20-25家,也就是增加10-15家。未來的增量里面,我希望一半左右來自自建,一半左右來自合作。算起來,未來70萬噸的自建銷量目標,一年平均算下來也是10萬來噸,我認為不是太大的壓力,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們的5年規劃已經制定出來,在什么地方實現什么品種多少的銷量,都有了很具體的計劃和周密性安排。
水產前沿:自建的話,對市場選址有些什么要求;對合作企業的要求呢?
鄭石軒:未來自建10個左右飼料廠,初步規劃是國內建6-7個,國外建3-4個。國內肯定是華東、華中等比較重要的市場。粵海建廠的理念,首先是每個廠要達到基本的產銷量要求;其次是要實現相對穩定的利潤。
合作方面,我們著重找優秀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應該具備幾個方面的條件:一是有一定的市場基礎,有客戶資源、渠道資源,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穩定的質量;二是市場穩定,不要大起大落,一年有4萬-5萬噸以上的量,賬面相對良性;三是管理相對規范;四是原有團隊優秀,合作后能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粵海從多方面協作,幫助合作企業實現比原來更好的管理水平和業績上的增長,我們不太主張純粹產能上的并購。
動保銷售額5年超過1億元
水產前沿:剛才我們主要談了飼料板塊,粵海在動保上有什么計劃,以及您對動保在業務框架中的定位如何?
鄭石軒:我們的動保產品跟著飼料業務線去銷售,伴隨著飼料的發展,也會為動保的發展帶來很好的條件。未來5年,粵海的動保產品要超過1億元的銷售額。我們是想通過動保,讓業務人員更多地走終端,因為動保是粵海飼料服務的載體,通過動保產品結合服務為養殖增效。
水產前沿:粵海目前動保產品銷售額是3000多萬元,未來5年要超過1億元,增幅還是很大。
鄭石軒:剛才說過,粵海飼料的發展必然帶來動保產品相應的發展,這是通過經銷商渠道帶來的自然增長。但這個遠遠達不到我們所定的目標,因此需要走到終端去。動保產品的落地,我認為首先產品要有顯效性,讓養殖戶能明確感知效果,能通過塘頭示范帶動,其次要跟養殖模式一起推,這樣能夠對飼料和動保的使用形成規范,也能夠為養殖成功提供保障和可預知性,反過來再促進飼料和動保產品的推廣。
另外,國內的動保市場還有很多地方、很多品種對粵海來說是空白市場,需大力推廣。粵海會進一步加大動保的研發投入,積極與行業內優秀的原藥企業合作,整體提升粵海動保產品的種類及質量。從粵海的基礎及發展來看,五年內從3000萬元到1億元是可以實現的。
團隊激活方式調整
水產前沿:為了支撐起銷量目標,粵海在組織結構上是否做了調整?
鄭石軒:我們現在分六個大區,總部大區(負責北部灣、海南市場)、珠三角大區、華東大區、華中大區、海外大區和配套服務大區(動保、苗種、加工、養殖等)。這樣對員工而言,也有更多的晉升空間。
水產前沿:粵海應該說是近幾年才想對外大發展,從內部資源的匹配上是否會顯得有些倉促?
鄭石軒:以前確實走得比較穩健,也是靠自己掙的錢去發展,加之整個市場競爭不太激烈,我們慢慢走日子也過得還不錯。現在競爭很激烈,飼料經營越來越微利化,我們必須要形成規模,控制成本,才能產生效益。這樣我們才能有足夠能力加大研發及服務投入,不斷創新,為養殖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對沖各種風險。安于現狀就是等死,發展才是硬道理。另一方面,我們引進了戰略投資者,也要求我們有更大的發展。所以從內外而言,都對粵海的發展提出了要求。
粵海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有幾千名優秀的員工,建立了高效的管理機制,只要戰略上提出了更高的發展目標,內部外部的資源是能夠支撐起這種發展的。而且,我們也會加快從外面引進優秀人才。
水產前沿:粵海過去一向穩健,您會怎么去激活團隊?
鄭石軒:首先要加強內部的培訓、學習,讓內部人員能夠快速成長;其次是大力引進外面的技術、管理方面的優秀人才。引進人才上,我們采取比較靈活的方式,不管原來是不是達到某個級別,也不管原來的出身怎樣,只要經過評估后認為你具備這種能力,富有激情,有信心有能力去達成目標,那我們都可以給你相應的平臺、資源和待遇。
以前我們的晉升機制是能上不能下,因此對每一個層級的晉升都很謹慎,寧缺毋濫,擔心如果不行的話就占著位置。現在不一樣,有能力、有信心就上,要是確實達不成目標,那就要下來,而且可能中途就直接下來。
水產前沿:粵海最想引進哪方面的人才?
鄭石軒:粵海目前是高層次的管理人員和技術開發人員比較缺,這是我們著重要引進的。普通員工也需要,只是我們可以在當地招聘,通過一年半年的培訓和培養后基本上就能勝任普通崗位要求。
員工滿意是發展的基礎
水產前沿:粵海在快速發展期,您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鄭石軒:最擔憂的是粵海未來的發展,能否讓員工的能力、業績獲得提升,實現自身價值。只有員工覺得滿意,他們就會很努力去做,而且能吸引更多的人才過來,有人才就有了一切。因此,粵海能形成一套足以支撐員工實現業績目標的機制體系至關重要。完成目標,不單單是一個人的奮斗,一個人的信心,而是全粵海人的目標,全粵海人的奮斗,這樣就需要有一個強大的支撐系統幫助員工去達成目標。如果系統支撐力不夠,只是畫一個大餅,員工吃不到的話,慢慢心就涼了,這樣就不是一年二年的目標達不達成的問題,而是以后還有沒有發展機會,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了。
水產前沿:能否談談您對明年的預期?
鄭石軒:今年把基礎打好了,明年自然就開花結果了,要量利提升20%。我希望明年在各個板塊、各個公司都會有提升,不是一二個方面的提升,而是各方面的總體提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