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
劉軍,1994年就讀于解放軍農牧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畢業,長期在水產養殖一線從事技術與服務,對魚、蝦、蟹等特種水生動物的養殖,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現就職于江蘇好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伴隨著2017年農歷春節的到來,全國最大的河蟹批發中心江蘇興化國蟹交易市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商戶也已陸續離開回家過年,標志著2016年大規模河蟹收購銷售工作基本上結束。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2016年河蟹養殖尤其是河蟹主要養殖區域江蘇、安徽、湖北等地,在經歷了春季的低溫多雨,夏季的持續高溫,局部地區的洪澇災害,對螃蟹全年的產量、規格、價格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筆者常年在市場一線從事技術服務,梳理出2016年全國主要河蟹養殖區域的一些現狀,希望能對新的一年河蟹養殖有所借鑒。
一、蟹種投放
每年元旦前后,全國河蟹主要養殖從南到北開始陸續投放蟹種,具體規格和密度地區不盡相同,具體參數如下表:
每年12月初開始至1月中下旬,湖北地區開始投放蟹種,90%以上蟹種來源于江蘇啟東、如東地區,上海崇明島地區;安徽地區和江蘇高淳地區投放時間差不多,多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六后開始,最晚至農歷正月底結束;江蘇蘇南(蘇州、常州、無錫)投放時間少數在年前放苗,多數在正月底前結束;興化地區投放時間大多數人從每年3月上旬的“驚蟄”節氣后開始,持續時間至正月底結束;洪澤湖周邊地區大多數人是從“清明”節氣后,一直持續時間至5月初結束。
二、養殖周期的管理
(一)早期管理 時間:2月上旬至5月上旬
1、各地的氣候特點決定了養殖模式的差異性
2016年河蟹主要養殖區域無論是年前放苗還是年后放苗,當地的氣溫普遍比往年偏低,到3月底至4月初第一次蛻殼期間,大多數塘口普遍出現不蛻殼或者蛻殼期明顯時間長。
4月底至5月初,河蟹的第二次蛻殼期間,持續的陰雨天氣,比同年月份的溫度明顯低的多,特別是“立夏”節氣后,天氣根本就沒有進入真正意義上“立夏”后帶來的季節性變化,很多塘口螃蟹不蛻殼,這種不蛻殼的塘口2016年在全國各河蟹養殖區域比較普遍。
2、早期清塘藥物對池塘的藥害殘留隱性危害極大
筆者經歷過從南到北各個區域的不同養殖品種清塘模式,像養殖河蟹這樣“極端”“高效”的“消殺”模式,在其他品種來說都是少見的,這樣的清塘模式雖說是“一掃光”,但是對土壤的改良修復短時間內是很難達到一個自身的平衡,同時一些藥物的殘留對螃蟹的隱性影響短時間內根本解決不了,特別是近幾年出現大量的“水癟子”,更是讓很多養殖老板苦不堪言。
降低藥物的殘留就是要針對性的解毒,雨后春筍的漁藥公司,良莠不齊的技術員在服務市場的過程中,并沒有給客戶真正意義上的解決問題,不會用藥、解毒不徹底,直接影響到早期河蟹蛻殼成活率。
3、早期蟹種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后期的規格和產量
養蟹人有句俗語“蟹大小,看水草”,但是,筆者從2013年起,通過對不同區域、不同塘口每年養殖成功率比較高的塘口跟蹤調查,一個共同特點:養蟹不光看水草,苗種質量是他們成功的關鍵!現階段苗種的質量已經制約著很多區域河蟹養殖的發展。
(二)中期管理 時間:5月中旬至7月中旬
1、水渾、蟲多,持續時間長
2016年5月受前期低溫多雨的影響,大多數塘口肥水困難,藻類繁殖不起來,水草生長速度慢,適宜的氣溫迎合了水體輪蟲、枝角類的生長和繁殖的高峰期。
2、水草普遍生長慢、扎根淺
水草生長一方面受水渾的影響生長速度慢,同時水溫低也會制約水草生長速度,2016年許多以種植扁擔草(水韭菜)為主的塘口,基本上水草都沒有保得住,直接導致高溫塘口無草的尷尬,后期河蟹發病率高,管理風險大!
3、梅雨季節營養積累差、河蟹蛻殼不整齊
進入6月中旬,河蟹主要養殖地區進入梅雨季節,很多人沿襲以前的養殖習慣,主動降低蛋白,改喂低蛋白飼料,防止高溫期因為高蛋白影響水質底質。而2016年受早期低溫多雨的影響,河蟹早期營養積累差,蛻殼時間普遍推遲。
(三)后期管理 7月下旬至9月下旬
1、極端惡劣天氣導致塘口螃蟹傷亡
2016年進入7月中下旬后,塘口高溫期持續時間長,早期塘口水草管理差的塘口普遍沒有草,特別是8月20日至22日,“處暑”節氣前,各河蟹養殖區域普遍出現極端高溫、氣壓低,嚴重缺氧,許多塘口“爆塘”,大量螃蟹傷亡!
2、不規范用藥引起的傷亡導致大量的事故糾紛
科學的管理,規范的用藥一方面降低成本,更主要的能夠降低風險。2016年7月下旬到8月下旬因為用藥引起的事故糾紛在全國河蟹各養殖區域是最多的一年,特別是非藥品引起的藥害在今后的養殖生產中會愈加凸顯。
三、效益總結
2016年河蟹上市價格是高開低走,早期的價格創造了多年來的天價,2016年的養殖成功率也是多年來最差的一年。根據目前江蘇好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在河蟹養殖區域藥店的客戶統計,河蟹養殖區域普遍平均畝產量80斤左右,每畝效益平均下降1000元以上,螺螄、水草、人工、塘租、魚藥等投入費用同比合計增加成本約600元左右,2/3以上的客戶反饋處于虧本狀態。
思路決定出路,筆者就不同區域、不同養殖模式近幾年一直比較成功的養殖客戶歸納總結,很多成功共性的做法值得學習。
(一)苗種的選擇
目前,市場上的蟹種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品牌,很多人在選擇的時候就是看一些表象,優質蟹種除了要求正常的生理的特性、育苗老板的口碑,筆者認為整個蟹苗養殖期間塘口的管理尤其重要,特別是高溫期間的管理,如:塘口吃料情況了解嗎?高溫期間缺氧時間長嗎?飼料投喂蛋白是多少?
在放養同樣密度的地區,大規格蟹種一定出大規格成蟹!這是很多養殖成功老板的共識。而目前土塘育苗普遍蟹種平均規格基本上都是80-120只/斤,市場上真正達到50-70只/斤的優質蟹種太少。放苗時,許多老板只是關注了蟹種的價格,增加了放苗的數量,忽略了蟹種的品質,直接影響到后期的產量和規格。
(二)水草的選擇
水草的管理貫穿著整個河蟹養殖的始終,也是養殖期間塘口的核心關鍵,水草的多樣性增加了河蟹高溫期間餌料的選擇性。但是近幾年筆者在塘口技術服務過程中,對水草的種植時間,種植密度有兩點特別深的體會:一是種植的時間不宜過早,二是種植的密度稀疏相間。以蟹塘普遍栽植伊樂藻為例,大多數塘口都是在3月初開始大量下塘,尤其以環溝為主的塘口,很多老板早期先是大量栽植,怕中后期高溫沒草,等看到伊樂藻瘋長時再拼命拉草,溫度不高拉草對塘口水體影響小,2016年夏天溫度高,很多塘口拉草結束后,出現返底缺氧,水草不僅沒保住,全部腐爛沉底,出現嚴重缺氧,個別區域塘口爆塘,河蟹大量傷亡,損失慘重。
在筆者了解的成功的老板中,很多人在注重塘口栽種水草多樣性的同時,更是在種植的時間上選擇了不一樣的方法,推遲到“清明”節氣后栽植伊樂藻,基本上避免了高溫期伊樂藻上漂下沉不扎根的現象,確保了高溫期塘口沒草的尷尬。
(三)飼料的選擇
河蟹屬于雜食性的水生動物,目前各地的養殖習慣基本上都是以顆粒料和冰鮮魚為主,如何提高河蟹餌料吸收利用率,集中平衡蛻殼,也是當前河蟹養殖中的一個拐點。傳統的養殖觀念“兩頭精、中間粗”的投喂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河蟹上市的時間,同時也制約著河蟹的品質和規格,2016年筆者在江蘇興化地區全程跟蹤5位養殖老板,最小塘口65畝,最大塘口230畝,他們全程投喂顆粒料,飼料蛋白全是40%以上,并且中秋節前后成蟹的成熟度達到了80%以上,在2016年早期市場銷售中贏得了價格的先機,利潤都超過了往年。
(四)用藥的選擇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加速了自媒體的傳播速度,市場上漁藥動保企業的紛繁叢生,給養殖戶們更多的選擇,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和檢測機制,如何正確用藥、合理用藥、科學用藥已經是我們作為漁藥動保企業和一線技術員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是真的幫我們的養殖戶解決問題了嗎?非藥品引起的藥害不僅解決不了養殖中出現的問題,對養殖水體和河蟹的傷害直接影響到其生長。信息瞬變更新的時代,更需要我們的養殖朋友與時俱進,更多的學習,普及一些基礎知識,降低養殖成本、降低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效益。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