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水養殖系統(RAS)是近幾年來在水產養殖領域廣泛探討的話題,特別是在對蝦養殖領域,循環水養殖或者半循環水養殖被寄予了厚望。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有相關數據顯示,90%的循環水養殖是不盈利或者是盈利困難的,很多循環水項目最后只能淪為形象工程,有些一起開始就是一個圈項目錢的幌子。大方向和趨勢都沒有問題,那為什么循環水養殖發展了那么久還是不能推廣開來,和傳統的外塘養殖相比有何優劣之別,它能不能取代外塘養殖呢?
是技術問題還是經濟學問題?
最早的循環水養殖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初,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和一些公司進行合作試點并獲得成功,最后的結果顯示,盡管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但經濟學上卻是失敗的,也就是說不賺錢,因為養殖成本太高了。
有大量的因素影響著循環水養殖系統的運營成本。在循環水養殖系統中,飼料成本占大頭,約占整個運營成本的50%,這和土池、高位池養殖系統是差不多的。另外就是人工成本,在飼料和人工成本之后,所有其他運營成本約占總運營成本的10%-15%。因此,通過降低飼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對降低循環水養殖總成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數時候,這只是實驗的數據,這些數據是在小規模的實驗條件下獲得的,所以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大規模的循環水養殖案例。規模化應該是降低循環水對蝦養殖中飼料和經營成本的最簡單直接方法,但是對蝦是活物,它不像鋼鐵、塑料具有很多確定性,一旦擴大規模也就意味著風險成本的升高。
據我所了解的,目前還沒有連續5年盈利的、達到商業規模的對蝦循環水養殖公司。在我看來,如果循環水養殖的老板只專注于技術,而不了解循水養殖的運營(比如產品的運營、資本市場的運營)是很難獲得成功的,一個投資者在投資循環水養殖項目的時候,一定要摸一下自己的口袋,掂量掂量資金是否充足,能否長期堅持,如果都沒有,那就很難維持一個成功的循環水養殖場。
盡管循環水養殖在政策層面和人文情懷方面更取悅人,但是到目前為止,循環水養殖的成本問題還不好解決,投資者在進軍循環養殖時,都應該先考慮它的經濟敏感性,但現在大多數人的腦子里還只是一片混亂的設備參數,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貿貿然進行循環水養殖項目的投資。
成本:循環水養殖VS外塘養殖
上文已經提到,循環水養殖最大的問題是成本太高,那要提高盈利水平,要么就是降低成本,要么就是提高蝦價。
無論循環水養殖還是外塘養殖,最高的成本是飼料投入。到目前為止,極少有看到循環水養殖能比一個管理良好的外塘養殖具有更好的餌料系數,即使有也不具有普遍性,只是個例。在EMS爆發以前,外塘的養殖很順利,偷死少,很多養殖戶的餌料系數控制在0.8-1之間,如果是低密度養殖的土池,餌料系數會更低,即使使用低蛋白飼料也可以滿足需求。盡管現在生物絮團技術的餌料利用率高,但實際上真正成功的還是在少數,在相同養殖時間內的餌料系數也沒有什么優勢,因為始終無法彌補天然生物餌料缺乏的先天性短板。
實際上,現在還有很多現代化的手段能幫助外塘養殖提高生產效率,比如使用物聯網技術檢測和控制池塘管理,從而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降低餌料系數,甚至還有人推測,在熱帶或者光照時間長的地區,一旦太陽能得到普及,那將會使得外塘的養殖成本更具有競爭力。
如果循環水養殖無法降低餌料系數,那它永遠也不會有競爭力,因為除了飼料成本,還需要處理更高的折舊、土地、能源和勞動力成本。如果還不行,那只能寄希望于提高蝦價了。
我們先做一個假設,如果傳統的池塘養殖系統突然崩潰,蝦價大幅上漲,循環水對蝦養殖肯定會在經濟效益上獲得一個絕佳的機會。其實,像這個大膽的猜測也是有歷史支撐的,比如當年拉丁美洲和亞洲的蝦病爆發后,就導致了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循環水養殖,但那時候的水環境相對較好,傳統的對蝦養殖方式不久就得到恢復,伴隨著蝦價下滑,循環水對蝦養殖的熱情又陷入低谷。但是這幾年的蝦病似乎有點沒完沒了,而且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別無選擇的人們又激起了探索循環水養殖的熱情,賣循環水養殖設備的一時間風頭無兩。
每次蝦價上漲,循環水養殖各板塊的企業家活動變得頻繁,然后隨著傳統養殖系統恢復,蝦價下跌崩潰,循環水養殖又開始讓人懷疑它的美好,就是這么一個規律。目前來說,美國和歐洲的循環水對蝦養殖多是依靠短暫的市場定價(比如節日消費)來抵消更高的成本,但這個時間段的市場很快就會飽足,并不具備長期價格穩定的環境,因此可以說循環水對蝦養殖還不具有經濟的可持續性,這種情況會一直延續到它可以與傳統的對蝦養殖模式競爭為止。
循環水養殖的市場風險大于技術風險
雖然理想的循環水對蝦養殖系統可以降低很多外塘養殖的相關風險,并且可以產生比外塘更均勻的全年現金流量(每年可以養5-6茬),但投資門檻相對較高,即使外塘養殖要面臨疾病、極端天氣事件、盜竊、征用、環境污染、環境管制等各方面的問題,但投資門檻還是相對較低的。
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喜歡投資我可以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了解循環水養殖和成功案例的機會非常有限。循環水對蝦養殖系統在技術上是最復雜的養殖形式,技術的復雜性本身就是一種風險形式,95%的投資分析師將技術復雜性視為一種風險形式,而現實中很多人將循環水養殖想像得過于美好而低估了它的風險成本,很少人去了解過是否有連續成功的循環水養殖商業模式,更沒有人認真地評估過循環水養殖中是否會存在出現新疾病的風險。
另一個困難就是循環水養殖的規模化問題。很多飼料公司都投資過養蝦,然而他們的主要興趣是銷售飼料,而不是賣蝦,所以你很少能在財務報表中看到他們的養蝦是盈利的。這其中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是否有足夠的資本可以長期投入。風險投資者通常希望投資的復合回報率為每年復利40%,當投資成本高,增長期長時,這一目標就很難實現,就循環水養殖而言,不但要面臨技術風險,還要面臨市場風險,不確定因素太多,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企業不會涉足對蝦養殖的原因,如果是作為項目建設或者是試點工程則另當別論。
循環水養殖的經營比養殖技術更為重要
上面已經提到,除了要努力降低投入成本之外,循環水養殖都也要學會改變游戲規則以使得對蝦變成更加有利可圖的產品,也就是說售價要更高。因此可以說,循環水養殖不僅是關于技術的問題,而且主要還是關于營銷的問題。
批發商和連鎖零售店主要是從一些對蝦主產區采購他們所需要的產品,但是對于輻射不到的內陸地區,將會是循環水養殖的機會,特別是消費升級以后,新鮮的,鮮活的,甚至生態的、有機的水產品將會迎來越來越大的市場,因此,循環水養殖經營者在銷售產品時最好能避開批發市場、品牌連鎖店和超市,因為他們不能增加你的產品的價值。目前歐美的循環水養殖公司多是將自己定位為內陸的特殊養殖企業,分銷的渠道主要是當地細分市場下精選的高級餐廳、風味餐廳、美食家和具有環保意識的海鮮愛好者以及更富裕的人群。
對于循環水養殖最有意義的市場是基于特殊消費群體的需求,因為他們想購買新鮮的、健康的、環保的當地產品,這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可喜的是,在中國鮮活的水產品總是有很好的市場。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循環水養殖,他們的生產成本與傳統土池相比可能不是最低的,但是通過特殊市場消化,仍然能經營得不錯,關鍵就在于市場營銷的定位和能力,就好比梅賽德斯、寶馬和雷克薩斯都不是最便宜的車,但是仍然有人愿意為它們付出更多的錢,因為他們期望買到更好的、更環保的產品。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