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來西亞漁業研究機構WorldFish發布了漁業發展研究報告《Fish to 2050 in the ASEAN Region(2050年東盟漁業展望)》,用科學嚴謹的數據為我們呈現了2014年-20150年東盟漁業發展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和東南亞有經濟往來的經銷商們可不要錯過哦!
報告中稱,到2030年,東盟漁業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24%;而且可持續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和相關法律法規將不斷完善,這對于促進東盟乃至全球漁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作為全球新興的漁業產區,東盟十國近年來成績斐然。據統計,2014年東盟漁業總產出為3060萬噸,養殖漁業產量為1190萬噸,在全球占比18.3%,其中印尼、越南和緬甸在全球10大漁區排行榜上有名。
巴沙魚、羅非魚、蝦成為東盟漁業發展的三朵金花
從不同品種來說,以巴沙魚所屬的鯰魚占比最大(22%),羅非魚次之(17%),蝦(14%)、鯉魚(12%)和狀元魚(9%)分列其后。根據統計數據,在2000年-2014年的14年間,鯰魚產量增長12倍,產值也增加了18倍,羅非魚產值增長7倍。
東盟地區漁業發展帶動全球貿易快速增長
據統計,受益于東盟地區漁業貿易的迅速發展,全球漁業出口額從1976年的5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208億美元,其中東盟地區貢獻15.1%。在全球漁業出口大國前5名中,越南躍居第三,2014年出口額達到80億美元。
未來養殖、捕撈價格差距逐步縮小
根據預測,在2050年之前,東盟地區的漁業發展將呈現倒“U”型。2015年-2030年,東盟地區的漁業貿易凈收入將保持每年3.7%的發展速度,而2030年-2050年,漁業發展減速進入平穩期。漁業產量(除三文魚和軟體動物類以外)2015年為630萬噸,2030年增至1100萬噸,到2050年回到360萬噸。
根據價格系統,2000年-2014年,全球漁業養殖產品價格增速(0.9%)超過捕撈產品(0.3%),養殖產品年均價為2059美元/噸,捕撈產品均價為1463美元/噸。盡管養殖產品價格野生捕撈的高出很多,但根據FAO(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漁業價格指數系統顯示,到了2050年,隨著全球野生漁業資源減少,捕撈產品價格會不斷上漲,價格差距逐漸縮小。
總得來說,未來東盟各國捕撈和養殖漁業都會保持平穩快速增長,而野生捕撈產品仍居于主導地位,養殖漁業作為補充也在消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發展可持續、環境友好的漁業的全球大趨勢下,東盟各國也會制定更切合實際、更有效的政策,支持該地區漁業健康合理發展。
本文由凍品攻略編譯
原文出自Undercurrentnews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