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參會者合影留念
5月18日,由廣州希望飼料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希望”)舉辦的“好魚價如何實現好利潤”高效養殖財富論壇吸引了近百名規模養殖者參加。廣州希望水產料負責人陳厚洲介紹稱,參會養殖戶所擁有的水面總計近8萬畝,最大的養殖戶有5000多畝水面。有參會者反映,“新希望六和+”模式(即圍繞養殖戶的痛點、需求聯合、整合產業鏈各關鍵環節的各種養殖優質資源)是吸引其參加的主要原因。
近百人參會
據了解,廣州希望目前的營銷模式有兩種,一種是依靠經銷網絡對接散戶,一種是針對規模養殖者的合作。將大水面這種規模養殖作為公司經營的方向之一,廣州希望總經理楊文學表示是從2016年開始,但2015年也有過嘗試。經過兩年多的摸索,楊文學總結了大水面養殖的三大痛點:
其一,缺資金。但飼料廠不應該單純依靠資金去撬動,而是要通過模式的設計去幫助養殖戶盈利,比如對產量可以不追求高產,先從穩產開始,這樣能減少投資額,降低資金鏈斷裂風險;特別是養殖模式上要加快出魚節奏,做到每周或每月都有魚賣,通過加快資金周轉速度的方式來減少資金投入。另外從根本上幫規模養殖場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每月每年都有盈利,實現“正現金流的積累和沉淀”才是關鍵。
其二,缺技術。技術分養殖管理技術和起捕技術,也就是既要能養好,也要能把魚抓起來。而且水庫不同于精養魚塘的相對可控,對養殖管理技術的要求高一些。另外,水庫這種大水面由于水溫普遍較低且水體較為清瘦,魚類生長需要依靠飼料本身的營養,因此針對大水面的飼料產品需要有更高的營養水平。
其三,缺信心。相比精養魚塘,大水面養殖的資金投入大,未知的問題較多,考驗養殖戶的信心和耐力。
為了服務好規模養殖者,廣州希望在組織結構上也做了相應調整。把飼料企業通用的“正三角形”組織結構調整為“倒三角形”模式:“以前一個業務員下面有若干經銷商,經銷商下面又有許多養殖戶,相當于養殖戶處于‘金字塔’的底端,業務員受精力、能力的影響,很難為養殖戶去全面對接資源、做好服務和做到價值最大化的輸出。現在我們把養殖戶推到‘金字塔’頂端,由業務員和技術員共同服務,然后根據客戶的需求對接公司產業支持部、大客戶部和項目部的資源,這樣我們就打造了一個強大的后臺,極大化地提高了對養殖戶的快速反應能力、服務能力和價值輸出能力。”楊文學說。
廣州希望產業支持部負責人張強介紹,產業支持部的價值在于聯合、整合產業鏈各環節的優質資源,打造高效價值圈,目前能提供買賣魚苗、養殖設備及動保、流通與品牌魚打造等服務。據悉,最近廣州希望與主做四大家魚流通的南海科達恒生水產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規模養殖場、流通、飼料企業打造一個高效的“三方合作模式”,廣州希望提供種苗、動保、養殖技術、融資服務、優質飼料,科達恒生鎖價(根據測算,按照鎖定價格,養殖戶每畝效益能夠達到4000元左右)或高出市場0.1元/斤收魚,養殖戶沒有行情風險,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養殖場的飼養管理,努力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養殖成本、提升成魚品質,最終達到更好更穩定養殖效益,最終實現三方共贏的目標。
部分報告嘉賓觀點
主要報告嘉賓
劉天驥(新希望六和技術部水產線路技術總監):養魚先養水,新希望六和為了幫助廣大水產養殖戶更好的“養好魚、賣好價”,經過集團的水產專業的研發、驗證,今年推出了“精靈”、“雙新”2大系列的調水產品,能夠進一步助力養殖戶朋友高效養殖保駕護航。
譚煥科(廣州希望技術服務部):136高產高效養殖模式,其中“1”為主養草魚或羅非;“3”為3種套養模式;“6”為六項技術,即輪捕輪放的放養技術、均衡低應激增氧技術、少喂多餐的投喂技術、低成本的調水技術、高成活率的保健技術、低應激成本的捕魚技術。模式目標是畝產1萬斤,畝利潤達1萬元。由于目前草魚價格非常好,該模式能夠讓規模養殖場快速出魚,在好魚價時能夠獲取更好的養殖效益。
李賓(新希望六和廣東新區水產營養師):廣州希望根據目前養殖戶面臨的3大痛點:高溫季節肝膽問題、肝膽問題;魚大肚腩、短身問題;賣熱水魚紅身、掉鱗、不耐運輸等問題,公司推出“肝膽康”生物保健料,產品定位為:保肝護膽健腸道,提高免疫力減少發病率;改善短身、大肚腩等問題,提升成魚品質;減少紅身、掉鱗等問題,提高賣魚售價。建議拉魚前1-2周可全程使用該保健料;另外預防肝膽疾病時,可以每日投喂一餐“肝膽康”生物保健料(推薦晚餐使用)。
廣州希望推出的產品
與客戶簽約現場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