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粵海水產種苗有限公司徐聞對蝦良種基地
“今年應該說是行業改變的一年,對粵海包括其它苗企都是。雖然現在市場仍然混亂,但最終主導這個行業的必然是有理念、有實力的苗企,個體小苗場生存更加艱難。”
近幾年的對蝦養殖形勢不容樂觀,甚至多數種苗企業面臨銷售額下跌的“寒冬”,種苗市場大浪淘沙,一時間風云變幻。然而,如通威、海大、恒興等有飼料背景的種苗企業卻在不斷加大種苗板塊的投入,依靠集團的資金、科研、平臺優勢,要從蝦苗根源上去突破行業的瓶頸。
廣東粵海飼料集團作為國內蝦料板塊最具實力的企業之一,自然也不會錯過布局種苗板塊的時機。湛江粵海水產種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海種苗)作為粵海集團旗下種苗業務的主要承擔和執行單位,從2005年便開始著手南美白對蝦種苗繁育工作,也是國內最早與美國SIS公司合作的企業之一。十二年風雨,在市場穩定性最難保證的蝦苗板塊,粵海種苗公司卻發展得波瀾不驚,用總經理張超的話來說就是“成立12年至今,沒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發展得異常穩健。
日前,《水產前沿》走進粵海種苗徐聞基地,對張超總經理進行了深度采訪,粵海作為中國最具實力的蝦料企業之一,其種苗板塊將會用何秘匙開啟未來發展的規劃布局,以適應越來越殘酷的市場競爭。
湛江粵海水產種苗有限公司張超總經理
潛心耕耘十二年
記者:據我所知,粵海在種苗板塊已經耕耘多年,但一直較為低調,請您介紹一下粵海在蝦苗板塊的發展歷程。
張超:粵海種苗于2005年開始嘗試生產進口一代蝦苗并在海南市場推廣,效果比較突出,2005年底在東海島東南租場與東方公司合作進口親蝦繁育無節幼體,2006-2007年粵海種苗僅擁有一個幼體合作場和兩個自營育苗場及十幾家定點合作育苗場,主要市場為海南和湛江地區。2007年成立湛江粵海水產種苗有限公司,投資近1000萬元建立東海對蝦良種基地;2010年投資1200萬元建立海南木蘭灣基地,2013年投資1500萬元建立湛江徐聞前山基地。此時粵海定點合作育苗場有30多個,標粗場也有好幾家,無節幼體年產銷量超過500億尾,粵海體系蝦苗銷量超過120億尾;2014年開始,逐步取消定點場模式,幼體和育苗全部由自營場生產,標粗淡化場采取自營場與授權銷售點模式,目前粵海種苗自營幼體場有東海基地,徐聞基地和海南基地三個;自營育苗場有東海基地、徐聞基地,樂民基地,北海基地和海南基地5個;標粗淡化場有十幾個,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山東、遼寧等區域。
記者:粵海種苗已經有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很多種苗公司都經歷過大起大落,粵海在經營模式上有些哪些轉變?
張超:2014年以前我們育苗場以自營場與定點場結合的模式,自營育苗場產能有限,依靠飼料經銷商掛粵海牌生產經營粵海種苗,粵海提供幼體和技術服務,掛牌資質須經過嚴格審批,符合條件才能掛牌,技術操作必須嚴格按照粵海種苗培育標準操作要求執行,保證質量,共同維護粵海品牌的理念來嚴格管理的。市場口碑非常好,短短兩年,粵海種苗進口一代蝦苗市場占有率非常高,粵海體系進口一代蝦苗超過120億尾,僅海南區域銷量就幾十億尾。可以說,當時的市場口碑是定點場和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不少定點合作苗場多年為粵海做出貢獻,這點上是可以肯定及值得感謝的。
后來定點場逐步增加,監管方面也有放松,市場上一代幼體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低,質量也良莠不齊,部分定點場存在從外面購買幼體育苗現象,管理較困難,質量難以保證,粵海種苗口碑力下降。基于這點考慮,2014年以后我們和定點場全線解約,不再掛牌經營。如此做法有利有弊,弊端是自營場產能跟不上,導致銷量下滑,以前定點場控制了終端客戶,解約后無形中流失了很多客戶,另外,幼體銷售受阻,接下來兩年相對艱難一些,是一個調整和變革時期。
但是從長遠角度分析,方向是正確的,以前的模式無法可持續發展和品牌維護;現在注重提升質量,建立規范化管理和技術體系,重視終端養殖效果和市場布局,希望今后哪里有養蝦哪里就有粵海種苗。產能方面不會盲目擴張,我們會控制在一定的范圍,追求的不是量,而是適度增長,保持質量相對穩定和品牌價值提升。雖然變革后短期內銷售會有影響,但是通過規范化管理、技術體系和渠道布局逐步完善,相信很快就能再上一個新臺階。
粵海種苗徐聞對蝦良種基地車間外景
記者:在轉變后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張超:首先改變種蝦培育和幼體生產思路,選擇具有優良性狀品系的種蝦非常重要。而親蝦培育技術思路也很關鍵,我們從親蝦開始優選,淘汰狀態不佳的親蝦,成熟度不好的母蝦放棄挑選交配,再到幼體光選,流水洗幼體等,強調幼體品質而非產量;其次,減少親蝦進口數量,做到少而精,剛好能滿足自營場的需求即可,以前我們的幼體主要銷售給定點場和外部客戶,現在原則上不對外銷售幼體;第三,生產以質量為導向,從親蝦到育苗每個環節,都以追求質量為優先原則;第四就是完善硬件體系,主要是水處理系統,活藻培育系統,生物防控體系完善。第五,嚴格的品控體系,今年無論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的監控和產品出場質量都嚴格按控制標準執行,產品質量更有保障。今年的改變,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今年育苗相對比較穩定,質量也有較大提升。
在經營方面,今年我們重視終端銷售,不同于以往以銷售P5小苗為主。此外,我們非常重視標粗淡化場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標粗淡化場基本由公司派經驗豐富的技術員駐場,保障粵海種苗終端質量。
記者:粵海種苗目前的產能規模如何?
張超:去年我們銷量約35億尾。我們四個育苗基地現有產能大概40億尾,今年我們的目標也是40億尾。
今年我們海南基地目前平均育苗率從區域來看比較理想,也比較穩定。徐聞基地育苗難度稍大一些,樂民基地生產也較以往穩定很多,所以,我們今年的工作重點就在提高育苗質量和穩定性上下功夫,如果某個時間段確實不好做,為了保證質量我們寧愿暫停休整也不會盲目生產。
粵海種苗徐聞對蝦良種基地進口的陶氏水處理設備
養殖戶成功是做好苗的標準
記者:您認為現在整個種苗市場的競爭態勢和生存環境是怎樣的?
張超:今年應該說是行業改變的一年,對粵海包括其它苗企都是。雖然現在市場仍然混亂,但最終主導這個行業的必然是有理念、有實力的苗企,個體小苗場生存更加艱難。有前瞻性,管理模式、育苗理念先進的苗企會發展得更好。另外,有飼料背景的苗企會有優越性;以追求質量為目標,規模可控,不盲目追求產能的企業會走得更為穩健。一些盲目擴大產能追求產量的苗企在目前市場競爭環境中會比較難過。
現在養殖戶對蝦苗的選擇也日趨理性,養殖戶更加重視選苗環節,一般要看企業的背景和實力,親蝦來源、硬件設施、檢測等條件。
記者:粵海在蝦苗板塊的做苗理念是怎樣的?
張超:我們做苗理念就是以客戶養殖成功為標準,這和鄭石軒董事長提出的“客戶成功是粵海營銷唯一標準”的理念是一致的。客戶成功是最終的結果,但是為了客戶成功,背后我們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水處理、營養配比、檢測、品控等都有嚴格的規定,質量不達標的堅決不能出售,各環節必須嚴格把關。首先,要提升所有人員的質量意識;其次,要建立養殖數據收集和產品追溯體系,來幫助我們不斷改善質量管理體系和生產流程,進而提升產品質量。
記者:剛才您提到各家的育苗流程差不多,粵海在育苗方面有哪些優勢?
張超:雖然育苗技術大體差不多,但是關鍵的細節還有很多,雖然可以流程化,標準化,但是對于生物而言無法做到絕對的流程化,需要一部分有經驗的技術員去把控,這方面也是粵海的優勢。
除了完善技術標準化、流程化之外,我們也很重視實踐經驗,在流程化的過程中,我們有經驗非常豐富的技術員可以在檢測數據分析基礎上,結合豐富經驗來預判水質和蝦苗的變化趨勢,提前采用科學手段調理,保持水質穩定和蝦苗的健康度。檢測只是一種手段,不可完全依賴檢測,因此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員對保證蝦苗質量也很重要。所以我們除了建立了標準化的育苗技術和管理流程,同時也組建了實踐經驗特別豐富的技術團隊來把關。
五年內目標60-70億尾
記者:如今蝦難養且種苗市場混亂,請您給養殖戶一些選苗上的建議。
張超:建議蝦農盡量選實力較強,生產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完善,誠信度好的種苗企業更為可靠。建議養殖戶選苗時不要只貪圖便宜,價格虛高不行,但價格太低也沒有辦法做好質量,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價格空間。
記者:粵海種苗會像其它種苗公司一樣涉足別的品種嗎?
張超:今年年初我們有準備做少量斑節王和羅氏沼蝦苗的計劃,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擱置了。依據市場需求情況,會考慮明年再啟動這兩個品種的生產,目前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和技術儲備。
記者:未來5年您是如何規劃種苗板塊的?
張超:未來5年內我們計劃年產量做到60-70億尾,相當于每年增長5億尾,我們并不想把步子邁得太快,我們要穩中求勝。就我們而言,60-70億苗應該比較客觀,也是我們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管理可控的一個目標。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