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創業團隊被海大集團收購后,要求4年內為其創造至少2.3億元的利潤
9月14日晚,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大集團”)發布公告稱,擬以2.99億元的價格收購劉建兵、于海波、王玉欽、邢飛、段現來和楊明君等6名自然人合計持有的山東大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信集團”)60%的股權,意味著注冊資本5204萬元的大信集團估值約為5億元。
而在7天前,原本已于2016年12月20日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掛牌上市的大信集團終止掛牌,暫別資本市場。當時的猜測可能是為掩蓋財務數據下降的事實,選擇退出新三板,尤其是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2017年半年度報告。現在來看,摘牌是因為大信集團對發展有了新的籌劃。
投資大信的目的
公告中,海大集團談到投資大信集團的目的,表示大信集團主營豬飼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所有產品均為自主研發,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高檔豬用全價料、濃縮料為核心產品的完善產品體系,產品主要分布山東、江蘇、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各類產品在市場上均擁有良好的口碑。大信集團及產品品牌先后榮獲“中國十大最具潛力乳豬料品牌”、“山東省生豬飼料十強”、“飼料企業口碑三十強”、“教槽料口碑五強”等榮譽稱號。而海大集團收購大信集團,將進一步加強公司在北方市場的布局,促進主營業務發展壯大。“本次股權收購完成后,大信集團將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可以進一步利用公司的技術、采購、管理及信息技術等優勢,提高整體市場影響力,提升公司在北方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符合公司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海大集團宣稱。
據大信集團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預混料、濃縮料、配合飼料等高檔豬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16年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0.27億元,其中豬濃縮料、中大豬全價料、保育全價料、乳豬教槽料、乳豬料、母豬全價料、預混料分別占比41.23%、31.18%、9.59%、6.8%、6.24%、2.83%、2.1%。目前有江蘇大信、煙臺大信、濰坊大信、臨沂沂和、青島大信、青島華信等6家飼料企業和煙臺大信牧業有限公司、青島知豬俠養豬服務有限公司共8家控股子公司,還參股了山東潤豐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10.91%)和青島農墾北大荒貿易發展有限公司(30%)。
創業時僅20多歲
從大信集團原實際控制人劉建兵、于海波、王玉欽、邢飛、段現來、楊明君、姜峰的個人信息和經歷來看,除了優良的企業與市場資源之外,大信集團年輕、團結且專業的團隊應該也是海大集團所看重的。
相關資料顯示,劉建兵于1977年11月出生、于海波為1977年11月出生、王玉欽為1979年4月出生、邢飛為1981年3月出生、段現來為1978年10月出生、楊明君為1976年10月出生、姜峰為1976年4月出生,也就是說2005年10月組建大信集團第一家公司臨沂大信飼料有限公司時,7位聯合創始人最小僅24歲,最大也不過29歲;12年過去了,創業者最大僅41歲,正屬于做事業的巔峰期間。同時,從公司整體人員年齡來看(2016年4月30日統計),45歲以下的員工人數為634人(其中35歲以下的員工人數為440人),占公司總員工數的86%,人員結構顯年輕化。
2012年2月20日,劉建兵、于海波、王玉欽、姜峰、段現來、楊明君、邢飛七位股東簽署《一致行動協議》,有效期十年。2016年1月1日,大信集團法人股東青島久信的各位股東分別與劉建兵簽署《一致行動協議》,青島久信各位股東自愿放棄在青島久信的表決權,不可撤銷地授權給劉建兵行使,有效期為五年。該協議簽署后,劉建兵為青島久信的實際控制人。2016年1月1日,劉建兵作為青島久信的實際控制人與大信集團的七位一致行動人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綜合上述因素,劉建兵、于海波、王玉欽、姜峰、段現來、楊明君、邢飛七位自然人股東作為一致行動人實際控制著公司100%的股份,共同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以上種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七位聯合創始人之間的關系比較團結。
有意思的是,這幾位年輕的創業者大多曾在韓資企業天津彩虹飼料有限公司或其旗下分子公司(簡稱“天津彩虹”)就職,如劉建兵創業前為天津彩虹營銷總監、于海波為青島彩虹區域經理、王玉欽為青島彩虹業務員、段現來為天津彩虹品管經理、楊明君為天津彩虹技術總監、姜峰為青島彩虹區域經理、邢飛當時則為經銷商,都在行業中有一定的積累和儲備。
誰是最大贏家?
轉讓前,大信集團的股權結構為劉建兵持股24.21%、青島久信動物營養有限公司(簡稱“青島久信”)持股23.17%、于海波持股16.43%、王玉欽持股13.66%、邢飛持股8.65%、段現來持股6.92%、楊明君持股6.05%、姜峰持股0.91%。其中青島久信成立于2014年2月27日,據大信集團2016年11月份的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稿)顯示,劉建兵在青島久信中占股60.7%,何國良等18名自然人則共占股39.3%。
轉讓后,大信集團的股權結構變更為劉建兵持股5.28%、青島久信持股23.17%、于海波持股4.05%、王玉欽持股3.38%、邢飛持股0%、段現來持股1.71%、楊明君持股1.5%、姜峰持股0.91%、海大集團60%。以2.99億元的轉讓價格來算,劉建兵、于海波、王玉欽、邢飛、段現來、楊明君將分別可變現約9971萬元、6519萬元、5420萬元、2827萬元、2743萬元、2399萬元,都獲得了原投資金額10倍的收益。而如今曲線進入資本市場后,創始人中劉建兵無疑是最大贏家,不僅可變現近億元,還直接及間接持有大信集團共19.34%的股權。
4年需替海大至少賺回2.3億
為減少收購風險,依雙方約定,除邢飛轉讓股權后退出外,其他6位創始人(下稱“業績承諾方”)需對大信集團未來業績進行承諾:大信集團于2017年度實現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準,下同)不低于5000萬元、于2017年及2018年累計實現凈利潤不低于10500萬元、于2017年至2019年累計實現凈利潤不低于16500萬元、于2017年至2020年累計實現凈利潤不低于23000萬元。也就是4年時間內至少得替海大集團賺回2.3億元,若當年累計凈利潤未達到承諾利潤,則業績承諾方當年向海大集團支付補償金。
據大信集團2016年年度報告及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稿)顯示,2014年-2016年其凈利潤分別為3901萬元、4396萬元、4180萬元。因此,海大集團定的利潤目標,有挑戰但難度也不至于如登天。
此外,海大集團還通過“要求業績承諾方增持大信集團股票,增持金額為6000萬元;根據業績承諾的實施進程和實現進行相應鎖定和解鎖余下的50%轉讓金額”等方式,來減少此次收購可能帶來的風險。
本次大信收購事項股權變更完成后,按合同披露約定有業績承諾的5個股東將獲得不到1.4億元轉讓款,其中估計還需支付5000多萬元個人所得稅,并將使用6000萬元在二級市場增持海大集團股份。所以股東們僅余2000萬左右的轉讓款在手,后續的款項及收益都需在業績承諾期內逐步實現。由此也充分體現出大信股東對收購事件的十足信心,并將與海大集團共同成長!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