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羅非魚加工出口貿易公司——百洋集團正在關閉羅非魚加工廠,而且未來可能還會關閉更多。
海南某羅非魚池塘投喂時的場景(圖片來源:Undercurrent News)
據外媒Undercurrent News報道,中國最大的羅非魚加工出口貿易公司——廣西百洋產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面簡稱“百洋集團”)正在關閉羅非魚加工廠,而且未來可能還會關閉更多,以應對充滿挑戰的白肉魚市場。
位于廣西的百洋集團同時也生產水產飼料,并且與毛里塔尼亞中非漁業公司有合作關系。據百洋集團宣稱,他們每年出口的羅非魚全魚和魚片達到3萬噸。
這名匿名聯系Undercurrent News的內部人員稱:“百洋集團今年已經關閉了幾家工廠,并且可能會關閉更多。”他沒有提供更詳細的消息,只是補充羅非魚市場現況“非常糟糕”。
一直處于低迷狀態的羅非魚產業
一名企業高管透露,目前中國羅非魚產業的低迷狀態好像是“無休止的”。根據UndercurrentNews的價格網站數據,5月份廣東500-800克和300-500克規格魚的平均月出塘價分別為8.6元/公斤和6.6元/公斤。這比2014年同期降低12%-15%,2014年500-800克魚的價格為9.8元/公斤,300-500克魚的價格為7.8元/公斤。
由于勞動力成本增加,中國生產成本大幅上漲,而越南巴沙魚的競爭也逐漸加大。直至去年,中國羅非魚出口量已經出現下降。
根據2017年百洋集團的年度報告稱,關閉的工廠是屬于百洋集團旗下的已經停止經營的子公司——文昌百躍食品有限公司(下文稱“文昌百躍”)。在百洋集團的報告中稱,文昌百躍的定位是加工和銷售,公司擁有人民幣3500萬元資產,而在去年遭到損失達70萬元人民幣。
位于中國最大的羅非魚生產省——廣東和廣西的另外三家加工公司也遭受到損失(詳情請看表格)。盡管其他公司沒有涉及關閉或停止運營,但同樣是損失嚴重。
百洋集團旗下加工公司2017年度運營情況。(圖片來源:百洋集團年度報告,數字單位:人民幣)
總而言之,在2017年,百洋集團的海鮮產量比2016年減少22%,即33100噸。總生產量為34000噸,同比減少20%。其海鮮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2%至8.13億元人民幣。盡管如此,百洋集團整體收入同比增長16%至2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翻倍至9770萬元人民幣。
羅非魚加工產業迎來艱苦階段
3月份在波士頓舉行的北美海鮮博覽會上,廣東恒興集團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羅非魚產業的虧損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加工廠經營十分困難。不管是養殖戶還是加工企業都在虧損,整個銷售市場都非常的薄弱,這意味著我們在2017年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他表示中國的羅非魚養殖戶已經開始轉養其他魚類,而廣東恒興集團的水產養殖部門也寄希望于出口更多的日本鯛魚。
Landy Chow是大型冷凍海鮮供應商Siam Canadian China的總經理,他感慨今年的羅非魚產業境況會比去年更加糟糕。
隨著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從去年1美元=6.60-6.90元人民幣到今年1美元=6.20-6.50元人民幣,出口補貼已經出現下降(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截至5月1日降至10%,這意味著出口商的退稅額下降了相當的數額)。同時與越南和其他東盟國家的工資相比,現在中國的薪資水平“非常高”。
面對羅非魚加工業困難的窘境,恒興集團的相關負責人說出了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羅非魚加工產業已經達到飽和。“僅僅在廣東就有超過200個羅非魚加工廠,這也是為什么羅非魚的價格會越來越低,加工廠一直在賠錢。”他同時補充到:“廣東的加工廠從不會在超負荷情況下經營。因為一直在虧本,這兩年養殖羅非魚的養殖戶越來越少,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可能在以后我們不會再有羅非魚可以加工出售。”
然而,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以及CEO周勤富向Undercurrent News透露,目前羅非魚市場并沒有這么糟糕。“其實市場上的變化不大,至少對我們來說還是挺穩定的。”
“如果說競爭激烈,肯定是有的。因為羅非魚市場非常大,有太多的公司。但這不代表什么,這是很正常的,如果我的產品質量優秀,那我就沒什么好怕的。我只是怕質量不夠好導致沒有市場。”周勤富說到。
美國的羅非魚行業抱怨中國羅非魚加工企業從補貼中受益。這意味著即使在經濟蕭條時期,中國的羅非魚加工廠也可以保持正常的運轉。
但恒興集團相關負責人說,中國羅非魚企業多是私有企業,同時根據百洋集團的消息稱羅非魚行業在政府的優先考慮事項中依然排在較后的位置。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