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Marine Harvest股價上漲53%,在挪威奧斯陸證交所的市值超過1,000億挪威克朗,龐大資產背后,是公司在全產業鏈的全球布局。
文:胡路怡
全球最大的三文魚生產商美威集團(Marine Harvest,也稱“耕海”)在挪威奧斯陸證券交易市場的股票交易創下新記錄:今年年初至今,公司股價上漲53%,市值已達到1,000億挪威克朗(122億美元),排名奧斯陸上市公司市值第六位,位列在挪威石油國企(Equinor)、挪威銀行(DNB)、挪威電信運營商(Telenor)、石油企業Aker、挪威大型化工企業Yara International之后。
Marine Harvest公司的市值,是挪威第二大三文魚上市企業SalMar(薩爾瑪)公司的兩倍。Marine Harvest位列《UCN 2018世界百強水產企業》榜單第四位,排名在瑪魯哈日魯、日本水產、韓國東遠水產之后。
2017年,美威公司營收36億歐元,出產三文魚37萬噸,養殖基地位于挪威、智利、加拿大、蘇格蘭、愛爾蘭和法羅群島,員工總數1.3萬人,分布于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唯一一家涉及三文魚全產業鏈,貫徹“從海洋到餐桌”發展布局的三文魚生產商。
2012年,是美威公司發展分水嶺。之前,公司專注大西洋鮭的養殖生產,并不涉足上游的飼料產業和下游的加工業。CEO Alf-Helge Aarskog上任后,開啟企業戰略布局的變革: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
收購擴建波蘭加工廠
當時,挪威的三文魚主要送到波蘭加工,再分銷到歐洲各國。美威銷售的三文魚中,78%為整魚,16%為冰鮮魚,6%為煙熏魚。在董事會支持下,2013美威公司收購了一家名為Morpol的波蘭水產品加工廠,該加工廠初始面積8,500平方米,主要加工冰鮮魚和煙熏魚。在波蘭加工廠的協助下,美威附加值產量占比顯著提升,2016年,公司銷售的產品中,整魚比例下降至54%,冰鮮和煙熏產品占比分別增至28%、18%。
美威波蘭加工廠
2017年,公司決定大規模擴建波蘭加工廠,車間面積擴展到9.5萬平方米,新設多條多元化高附加值三文魚產品生產線。此舉使美威公司成為了歐洲最大的三文魚加工企業。
目前,美威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加工廠總數超過了三十家,大部分都具備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能力,包括冷凍、冰鮮、煙熏、即食、熟食等各類產品;除三文魚外,加工的品種還包括比目魚和白肉魚。
投資飼料廠
2012年,美威董事會決定投資8億挪威克朗,在挪威Bjugn建設一家年產量22萬噸的三文魚飼料廠,2014年六月份開始運作。CEO Aarskog稱,50%三文魚生產成本來自飼料,建了這家飼料廠,公司就算真正意義上的全產業鏈企業。
不過,三文魚飼料行業需要不斷投入資金研發新產品,當時的美威公司沒有任何飼料研發經驗。COO Ben Hadfield認為,作為最大的三文魚養殖企業,美威公司根據下游的養殖場的需求,在飼料領域投入資金,招聘研發團隊,降低飼料成本,將對公司和三文魚飼料行業創造新的機遇。
挪威Bjugn飼料廠
2018年下半年,美威公司第二家大型飼料廠即將開業。新的飼料廠位于蘇格蘭,年產量28萬噸,向蘇格蘭、愛爾蘭和法羅群島三文魚養殖場供應飼料。兩家飼料廠年產量總計50萬噸,基本覆蓋了美威公司所有的歐洲三文魚養殖場。
把握最后一公里
2018年10月18日,美威公司上海加工廠開張,開啟立足、深耕中國的里程碑。上海加工廠也是美威公司在亞洲投資的第六家工廠(三家在日本、兩家在韓國、一家在臺灣)。
當日,美威公司與阿里巴巴云象供應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上海加工廠的三文魚將向云象供應,并通過云象收集中國消費者反饋信息,改進中國市場供應鏈體系。
下一步,美威將繼續發展中國市場零售業務,2025年之前在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開設2,000家三文魚快餐廳,并設下2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目標。
臺灣Supreme Salmon主題餐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