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一隅的四川越來越受到飼料企業的關注,近期更傳出有兩個飼料上市企業將前往投資建廠,主攻當地特種水產料市場。單就當前的市場而言,7萬-8萬噸的特種水產料容量并不足以支撐那么多的飼料企業在此淘金。
但四川作為人口大省,對水產品的消費需求潛力巨大,當地農業廳在今年也正式提出了要振興“川魚”,將大力發展四川特色漁業,其中有計劃推進打造四川小龍蝦百億產業。因此,作為特種水產傳統養殖區域的四川,未來的發展可期。
日前,筆者采訪了通威股份特種飼料分公司總經理匡小玉,了解近期四川特種水產料市場的變化。
通威股份特種飼料分公司總經理 匡小玉
特種水產養殖成趨勢
記者:目前四川特種水產料市場有些什么變化,競爭格局如何?
匡小玉:今年加州鱸、青蛙和小龍蝦增長比較快,像小龍蝦料市場容量去年預估只有1500噸,今年就有5000噸了。主要原因是這幾年養常規品種不賺錢了,而特種水產品利潤相對理想,現在的趨勢是養殖戶只要有點經驗,有些資金實力的,大多想轉養特水品種。還有四川境內的網箱養殖基本上清除掉了,這批人上岸后也嘗試以新的陸基養殖模式來養特水品種。
目前,四川的特種水產料中,加州鱸料大部分還是廣東的廠家在賣,高的銷量有5000多噸,我們今年做了4000多噸;其余品種如江團料、黃顙魚料等,還是以四川本土的企業為主。不過,我們也聽說有兩個上市企業計劃來四川建廠。
記者:如您所說,好像越來越多的飼料企業把四川或者說西南市場,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市場來開拓,您怎么看這種現象?
匡小玉:我不知道這些廠家怎么想,但至少我認為在四川市場,通威水產料的總量就有15萬噸以上了,而四川水產料總容量40萬-45萬噸,也就是說通威早已經超過了30%的市場份額。四川的飼料行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若還有上市公司在四川投資水產飼料,狼多肉少的局面將更加嚴峻。面對挑戰,我相信通威不會是一個旁觀者。
另外,四川的水產養殖規模不大,又比較分散,飼料企業的人均效率是很低的。在廣東,飼料業務員年均銷量可以很容易賣到2000多噸,但在四川很多企業只能賣到不足500噸。而且,四川的水產料廠一年的產銷時間不長,雖然從3月份開始賣,但真正上量的時間只有5-9月份,過了國慶節之后基本上就要看天吃飯了。所以,整體的運營成本很高。
記者:隨著外來企業的進入,四川市場的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激烈,據您了解,現在本土的中小飼料企業生存狀況如何?
匡小玉:本土做得好的中小飼料企業不多,有幾家過去很有名的地方企業現在已經瀕臨倒閉和正在倒閉之中。不是做傳統營銷模式的飼料廠,目前還能維持,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聚焦廠家周邊幾十公里內的市場,砍掉中間商,以直銷方式對接終端;第二種是跟銀行合作,為客戶提供擔保貸款;第三種是從事成魚回收。但隨著環保監管的到來,這些企業也還是很難生存。
今年預計1.3萬-1.4萬噸
記者:今年公司經營情況怎樣,有些什么亮點?
匡小玉:公司之前在股份集團內部的定位是給兄弟公司做代加工膨化料,去年開始可以自營品牌料對外發展,主要的原因是集團在華南、華東、華中都有專業的特種水產料生產基地,但華西還沒有,所以我們公司就承擔起了這樣的責任。
經營這兩年來發展得還算不錯,從原來的零基礎開始,以全新的品牌、人員團隊進入市場開發,目前還算比較理想,今年預計特種水產料“魚水情”的銷量有1.3萬-1.4萬噸。整個四川市場除去鮰魚料,真正意義上的特種水產料只有7萬多噸,其中黃顙魚料1.2萬來噸,加州鱸料有1萬多噸,青蛙料大概8000噸,冷水魚料有1萬噸左右,江團料幾千噸,小龍蝦料有5000噸左右。我們則聚焦做加州鱸料、青蛙料和小龍蝦料。
記者:明年有些什么計劃?
匡小玉:我們現在的市場主要是綿陽到樂山這條線,先把基礎打好,把根據地建起來后,再考慮往外面發展。但是市場范圍越大,所需要支付的人力成本越高,加之通威在全國的布點比較完善,我們應該會聚焦做四川和重慶兩個市場,其余市場如果有空間,優先考慮從兄弟公司調料銷售。明年,我們會大突破、大發展,想辦法把加州鱸料的銷量做起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