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兩次三番遭遇“扇貝跑路”事件的大連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獐子島集團,002069)下一步將走向何方?
“賠錢對不起股民,我今天在這里要向廣大股民檢討,說聲對不起。”7月1日在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如此表示。
吳厚剛還表示:“公司未來發展重在規避風險,要減少涉足高風險水產品養殖,嚴控養殖選區,謹慎選擇易溫變的深海區。”
此前在2018年2月,獐子島因海水養殖的扇貝頻繁異常死亡等涉及信披違規,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距今已有17個月,留起長發的吳厚剛談及此事感慨萬千,“一般公司被調查17個月,可能就已經緩不過來了。”
他將這段經歷稱作“用代價換來了對風險的認識和敬畏”。吳厚剛在對股民道歉后也提醒風險,稱“股民選擇了海洋產業,就是選擇了風險陪伴”,而對于獐子島來說,“企業應該盡可能的識別這些風險,控制風險”。
他詳細例舉稱,在海洋牧場中,扇貝的死亡“天天在發生”,“ 溫度今天突然高了,明天降下來了,按道理這個季節的溫度為什么會有28度、30度,按道理不應該,但它就是發生了。生物在海底也是這樣,偶然發生的時候,它也有感受。感受好它就成長,感受不好它也有死亡。”
而從不斷的扇貝死亡事件導致獐子島業績變臉,吳厚剛表示,目前越來越認識到自然的風險,也越來越有敬畏感。他描述稱,“我們對陸上的風險體會的多,感受的多,尤其是科技預報的多,對海上這些東西都特別少。因為在陸上所有人都有感受,海上不是所有人都有感受,海上有一些比較難研究,難預測的自然現象。咱們國家海洋文明工程起步也比較晚,未知的東西特別多,有很多東西不僅僅有很多內部人不知道,海邊人也不知道,科學家也不知道,是全球性的。”
吳厚剛繼續闡述稱,面對這些風險,“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有所疼痛感,我們賠了這么多錢,才知道這個東西也能賠你這么多錢。過去淺水也好、內灣也好,產出(扇貝)都不錯,那時候都是數錢,效益好,但是往深海走,自然界的復雜程度,沒有規律性的變化,甚至這種觸碰的危害,我沒有感受。現在一定意義上,在這個領域科學家的研究走在了我們搞生產實踐的后面。我們作為海洋牧場的探索者和開拓者,也承擔了一部分應該是國家所開展的基礎研究的工作。我們基本上是拿人民幣在海里面,撒滿了錢來檢驗這塊海到底行不行。我們今天感覺到它不是我們想象的10米水成活率在40%,20米存活率是30%,30米成活率可能是10%,40米是5%,但它發生意外的時候,那是全軍覆沒的。”
媒體了解到,2019年5月,獐子島集團在回應深交所詢問時表示,公司當前已縮減蝦夷扇貝底播區面積,逐步構建起海洋牧場的第二利潤中心,海參、海螺、鮑魚三大品種產業鏈各單元為年度業績企穩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獐子島集團資產總額353785.08萬元,負債總額314634.69萬元,凈資產39150.39萬元,資產負債率為88.93%。
對此,吳厚剛對記者表示,“獐子島的海洋牧場遭災了,造成了很大的資產損失。從財務結構上來看,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等指標都比較高。為了盡快地集中資源,實現海洋牧場的重新規劃,把傷的元氣修復起來,同時也要降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保證后續發展能力。我們進行了戰線的收縮。”
7月1日晚間,獐子島集團公告稱擬將孫公司大連新中海產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權,以及持有的新中日本株式會社90%股權出售給亞洲漁港股份有限公司。
吳厚剛建議,希望我們國家在這個領域多投資,讓科學家對海洋進行規律性的研究。再花很多錢,為包括媒體在內的廣大讀者進行海洋科普。“否則,同樣發生一個扇貝死亡的事件中國發生了就成為輿論焦點,日本發生了就很正常,因為日本這個國家對海洋研究,尤其是海洋科普做的比我們好。2014年不僅僅扇貝獐島扇貝死了,日本的扇貝也死了。”
對于今后的風險控制,吳厚剛透露,獐子島將通過三方面動作來縮小風險敞口。“第一,我們會從目前230萬畝的海域里面擇優開發100萬畝,通過降低開發規模來把風險控制在企業能夠承受的水平。”
第二,將加強對環境的識別。吳厚剛呼吁中國海洋科學家,要對產業規模比較大的行業和地區要加大科研力度。“我因為中國企業在發展海洋產業過程中,我們的科學家應該走在我們的前面,我們企業可以更精準的依靠這些規律,實現更健康的發展。”
第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海要有一定的規模,尤其是優質的海域,要把它養護好,開發好。除此之外,在生物技術領域,在食品研發領域,在品牌運作方面,在公司的國際化運營方面,要加快步伐,從結構上要消除風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