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產養殖領袖展望峰會(GOAL)上,專家統計今年全球蝦產量約470萬噸,中國產量110萬噸,進口60萬噸。
作者/ Neil Ramsden
編譯/ 胡路怡
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主辦的年會“全球水產養殖領袖展望峰會”(GOAL)在印度欽奈成功舉辦。會議上,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教授James Anderson統計了近些年全球蝦產區的基本情況,并預測未來產量的走勢。
據Anderson教授的報告,2019年全球蝦產量約470萬噸,比2018年增產1%;2020-2021年,全球蝦產量的平均增速在5%左右,2020年超過500萬噸,2021年達到530萬噸。
近些年,全球蝦產量的增速比往年有所放緩,2018至2021年間的年平均增速預計在3.5%左右,而2015-2017年為6.2%。
對于2018年中國的蝦產量,國際各機構的統計有較大差別,估值在50-170萬噸不等。但近些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下調了中國蝦產量估值,與GOAL會議上的預期比較接近,約110萬噸(下圖)。
根據調研,未來三年內全球各大產區都將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東南亞產量超過180萬噸,中國恢復至150萬噸,美洲產量逼近120萬噸,印度將保持在60萬噸上下。
在亞洲,2021年越南產量將增至80萬噸,泰國保持在30萬噸,印尼超40萬噸。
而在拉美,厄瓜多爾的增速依舊強勁,2020年超60萬噸,2021年達到70萬噸。墨西哥、巴西2021年的蝦產量分別達到16萬噸、10萬噸。
在進口方面,美國市場保持在高位,印度白蝦的占有率穩步上升,泰國占比下降。歐盟市場的進口量維持在60萬噸上下,沒有較大增長。日本進口市場自2017年開始逐年下降,進口總量20萬噸左右。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蝦類進口增量市場,隨著邊貿走私業務淘汰出局,2019年正關進口量超60萬噸,厄瓜多爾、印度占據多數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中國蝦類的出口量也在緩慢下降,越來越多自產蝦在國內消費。
Anderson教授指出,2017-2018年間,各產蝦國的白蝦規格也發生了明顯變化,60尾+/kg規格的數量減少,21-30尾規格產品比例增加。調研預測,明年起,亞洲工廠出口的去殼蝦仁產品將有所減少,美洲生產商將增加此類產品銷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