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Bank集團高級漁業專家Randall Brummett 10月23日在印度欽奈的目標會議上說:“印度和東南亞地區有很大的空間用來建立一個可持續的藍色經濟,但要實現這樣的生態系統需要大量的資金。”
Brummett還表示,“用以實現這項目標的我們不是從零開始,我們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來發展這項計劃。”
數據來源于World Bank集團
然而,印度地區則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地區,印度有大約352萬公頃的水庫,只有40%的水域被證明對水產養殖業有益,產量水平在每公頃20公斤左右。該計劃的實施將使印度現有池塘的巴沙魚和羅非魚產量翻倍,達到每年560萬噸左右。
Brummett說:“World Bank集團計劃將產量增加一倍,達到每公頃60公斤的產量。”
總體來說,對印度水產養殖業的投資可以為該國經濟帶來270億美元(約合243億歐元)的收入,相當于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大大促進了印度國家的整體發展。
亞洲羅非魚產量占約全球的95%,其中中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是主要出口國,印度尼西亞緊隨其后。除出口外,中國國內市場也消費了大量羅非魚產品。如果這項計劃成功實施亞洲羅非魚的產量將會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中國作為羅非魚的主要出口國,近期由于對美關稅問題,使得美國對中國進口有所下降,如若東南亞國家產量增大或將對羅非魚出口造成影響。
World Bank集團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內制定時間表
World Bank集團、印度和東南亞各國政府已經籌集了20億美元(18億歐元),但要真正重塑這個行業,這些國家需要大約10倍以上的資金。
Brummett說:“我們希望與私營部門建立合作關系,以實現這一目標。”
Brummett還表示:“我們并沒有試圖在小規模的農民身上這樣做,相反,我們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框架內制定了時間表,這意味著我們將以類似綠色革命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