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恩利官司纏身,限制了中漁集團的出售。
作者/ Jason Smith
編譯/ 胡路怡
自太平洋恩利國際控股(PAIH)2016年申請破產保護后,子公司中漁集團(CFG)為期三年的拍賣進程接近尾聲,美國破產法庭指定的獨立受托人Willam Brandt至今也無法找到一位合適的投資者,愿意以12億美元的底價收購中漁集團。
早在2017年,Brandt曾在全球物色了89家意向投資者,包括海產企業、國有企業、私募基金和國家主權基金,2018年這個數字減少至5-6家,而到了2019年,似乎已沒有任何一位投資者對中漁集團抱有期望。
除了價格外,太平洋恩利還面臨兩大難以調停的官司,成為了限制中漁集團出售的問題根源。
其一,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法庭上,太平洋恩利被指控2013年收購秘魯魚粉生產商Copeinca(中漁集團的前身)時使用的資金來自財務造假,但太平洋恩利的實際控制者香港黃氏家族矢口否認。
其二,太平洋恩利的借貸銀行(club lenders)與公司債券持有人始終未能就某些權益分配問題達成共識,資產出售的談判因此陷入僵局,許多細節無法落實。
12月10日,Brandt向紐約破產法庭遞交文件,申請任命一名調解員,協調各個利益相關方,以期達成新的解決方案。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