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短期內中國蝦產品庫存難以消化,美國和歐洲價格壓力加劇,或對上半年全球產量產生抑制。
作者/ Matilde Mereghett
編譯/ 胡路怡
自中國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來,蝦類進口業務停擺,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計,未來幾個月的市場將持續低迷,終將影響上半年的全球產量。
FAO統計,中國去年蝦類進口數量超過70萬噸,中國的需求支撐國際價格,然而疫情爆發之后,政府建議居民減少外出,餐飲服務和酒店歇業,中國市場上的蝦產品嚴重滯銷,短期內庫存難以消化。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養蝦國,早造蝦的產季或將于三月至四月啟動,而在南美洲,厄瓜多爾的收獲季將發生在二月底,五、六月份將迎來下一茬的收成。
基于以上預判,FAO估計2020年上半年全球蝦產量將不及去年。
在國際貿易方面,在中國需求恢復之前,歐洲和美國的市場便要承擔壓力,價格很可能持續走低。在日本,新年后的需求通常較為疲軟,需求或在四、五月份才提升。
FAO指出,2019年亞洲國家的蝦產量基本持平2018年,拉美的產量則有所增長。
FAO估計,2019年中國蝦產量低于2018年;因價格疲軟,印度安得拉邦和泰米爾納德邦產量不及上年,但中東部地區產量增長,使2019年的總產量略高于上年;越南產量有所增長,但冷凍原材料進口量顯著下降;泰國受疾病和市價影響,產量不及上年。
FAO稱,2019年,厄瓜多爾產量增速顯著,達28.8%,成為全球最大的蝦類出口國;阿根廷紅蝦產量下降15%至21萬噸。
另外,去年印尼附加值產品(如面包蝦)出口增長顯著,尤其針對日本和美國市場。墨西哥和秘魯產量分別增長41%、11.2%。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