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桂花魚(鱖魚)這條以活餌養殖的名貴淡水魚,近年來年產量一直徘徊在30萬噸左右,產業發展瓶頸日益突出。然而,2019年,隨著海大集團清新桂花魚產業園的成立和清遠當地政府對桂花魚的大力扶持,桂花魚產業格局或將逐漸發生一系列變化,而在新的產業變化中,以海大集團為代表的頭部企業將起到極為重要的引領作用。日前,“第三屆中國鱖魚產業論壇”調研隊來到了海大集團桂花魚產業園及清遠容海養殖科技有限公司,采訪了清遠容海養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想和李翹宇,請他們談談該產業園成立的初衷和目標。
清遠容海養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想(中)和李翹宇(右一)
打通全產業鏈,已建成4000噸容量的冷庫
記者:可否介紹一下清遠容海和海大集團桂花魚產業園的成立背景及現狀?
李想:成立背景大概分三個層面:1.產業基礎。在清遠,桂花魚本身就是一個主導產業,清遠有超6萬畝水面的魚塘,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養殖的桂花魚及配套鯪魚,并且清遠桂花魚無論是品質還是口碑都是不錯的,因此桂花魚是當地水產養殖中名副其實的主導品種,整體來看產業基礎是有的;2.企業責任。政府希望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我們海大集團在各個區域積極牽頭或者參與多個產業園的建設,清遠桂花魚產業園是其中一個。作為農業企業,在國家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我們也要貢獻一些自己的力量;3.政府扶持。清新區政府對農業主導產品比如桂花魚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將產業園項目建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當然,我們在桂花魚板塊這些年也有一定的儲備,比如在“長珠雜交鱖”、桂花魚專用配合飼料等多方面做了一些突破,所以結合起來促成了清新桂花魚產業園及清遠容海的成立。
現狀的話,第一,我們目前已經跟園區內各個企業一起在繁殖板塊尤其是在桂花魚種質方面進一步強化,因為清遠桂花魚種苗繁殖的口碑在行業還是不錯的,具有品牌基礎,并愿意在種質上持續投資的企業也比較多;第二個就是在飼料桂花魚養殖的摸索示范上面,目前整個行業的飼料桂花魚養殖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但在技術、流通、管理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梳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很快突破和成熟的,為此我們在清遠這樣一個主產區打造一個示范養殖基地,專注桂花魚的飼料馴化和養殖;第三個是傳統桂花魚養殖升級,我們推崇傳統餌料桂花魚和飼料化的桂花魚養殖模式并行發展。在餌料桂花魚養殖方面,我們希望在環保政策趨緊的背景下,和行業一起探索降低對畜禽糞便依賴且低成本高效的餌料魚養殖模式。整體來說養殖的兩條線都是向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既能保證農民的效率和利益,又結合了政府環保導向。
清遠桂花魚產業是以種苗繁殖和養殖為主,流通和加工是短板,所以我們接下來重點會投資建設加工廠,實際上為清新桂花魚提供更多的流通通路。當然,我們也希望有更多企業愿意到清遠來發展桂花魚產業。
記者:海大集團清新桂花魚產業園和清遠容海是一個怎樣的關系?
李想:整個產業園下面有8家企業,其中4家屬于海大集團,整個產業園牽頭的是海大集團(母公司),承擔研發、品牌建設和信息支持等方面的內容,屬于公共服務。清遠容海主要是承擔產業方面的養殖鏈條的內容,包括繁殖、養殖、馴化、加工等;清遠海龍承擔的是飼料方面的支持;清遠海貝承擔的是動保方面的支持。還有清遠宇順、文堅農業、新科農、日通等繁殖、養殖類的企業共同參與,現在按照項目進度正常推進,除了加工廠,其他的建設基本都完成了,并且陸續投入使用了。
繼承清遠百容,發揮種質、繁殖、飼料研發和產業鏈優勢
記者:清遠容海跟同行對比,主要優勢有哪些?
李想:清遠容海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繼承了清遠百容的桂花魚苗種繁殖生產“基因”和“種質遺產”,所以在種質和繁殖上有一定的沉淀;2.負責桂花魚飼料的研發轉化,現在海大桂花魚飼料的實踐任務基本轉移到清遠容海了;3.我們現在構建的是全產業鏈,將整個鏈條拉通來做這條魚,所以我們會保證每個環節相互之間的串聯,包括種質改良、養殖模式升級、病害防控和食品安全等。當然大家都在摸索突破,我們也希望同行在桂花魚行業發揮各自的價值,一起給行業帶來突破,每個企業突破一點,積小勝為大勝,從量變到質變,整個行業將會欣欣向榮。
快速釋放產能,使清新桂花魚產量翻一番
記者:清遠容海最近三年重點要突破的是哪幾個方面?
李想:第一個要重點突破的是良種的規模化生產。目前清遠桂花魚種質比較好,也比較注重良種繁育,但整體產能沒有得到很大釋放,所以我們重點要突破的是產業化,擴大清遠良種的影響力,擴大產能規模,進一步提升清遠桂花魚的市場口碑和影響力,這個既是海大的行業責任,也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第二就是要推動飼料化,飼料化養殖從長期來看,有助于桂花魚的產量、品質和食品安全的控制,同時節約土地資源、便于過程管理,并能逐步降低生產成本,有利于提高桂花魚這條魚在同類型水產品中的市場競爭力。第三,病害方面的突破,主要是指病毒,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現在包括很多研究院所也在研究,比如研發疫苗等等,我們希望是多維度的,一方面通過種質選育篩選抗病力強的家系,另一方面研發疫苗,不管哪個方向突破了,都對桂花魚是個重大利好。現在桂花魚病毒病確實比較嚴重,而且病毒攜帶率很高,病毒可通過餌料魚等傳播,防不勝防。第四是品牌建設,在流通和加工端拓寬新的思路,現在流通是比較成熟了,加工的話我們還需要跟安徽等臭鱖魚加工廠加強對接,提高清遠桂花魚這個地標產品的影響力。
記者:海大集團桂花魚產業園未來三年的建設目標是?
李想:我們產業園啟動是從2019年開始的,所以2019年基本上屬于建設期,2019-2020年的這個時間段,完成了基礎設施和技術儲備;到2021-2022年的時候,期望能逐步突破上述的幾個點。產業園的總體目標是強優勢,補短板,促進桂花魚產業一、二、三產融合,達到產業興旺和鄉村振興的愿景。一產包括餌料魚和桂花魚的飼料化等,要推動清遠當地桂花魚產業產值翻一翻;二產主要是指流通和加工,流通方面我們計劃要整合成熟的流通資源,加工方面我們目前即將建成4000噸的凍庫,可提供桂花魚條凍收儲;三產主要是擴大清新桂花魚的品牌影響力,像白蕉海鱸和東升脆肉鯇等一樣,將“清新桂花魚”打造成享譽全國的地理標志產品,同時與清遠豐富的旅游資源結合起來,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補齊短板,發揮水源和品質優勢
記者:可否介紹一下清新地區養殖桂花魚的歷史和優勢?
李翹宇:1990年作為清新桂花魚養殖的一個分界線,1990年以前是靠比較原始的捕撈和民間活動,不成規模;從90年代開始形成了草桂混養的規模養殖;2000年以后逐漸發展成規模化精養模式。清新整個養殖量在廣東占比不錯,年產量1萬多噸,有一定的規模優勢。清新地處北江上游,水源優勢和品質優勢明顯。此外,清新桂花魚也是當地政府主推的重點品種,近年政府主導做了一些基礎設施配套,包括現在清新桂花魚產業園的建設,也是希望能補齊短板,發展成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實現可持續發展。
種苗端“劣幣”驅逐“良幣”,養殖受限于病毒病
記者:您如何看待桂花魚產業的痛點?對此清遠容海和海大集團桂花魚產業園將進行怎樣的創新和突破?
李翹宇:桂花魚產業的痛點,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目前種苗端“劣幣”驅逐“良幣”,大家更看重價格,而非優質種苗帶來的價值,隨著選育的進步,相信優質種苗最終還是會被選擇;2.桂花魚養殖受限于病毒病,種苗七八成帶毒;3.桂花魚消費面太窄,太依賴圍餐。疫情期間加州鱸為什么如此抗跌,主要還是消費形式多樣化;4.品質不穩定。桂花魚本來是非常名貴的品種,是“淡水魚之王”,為什么現在有人怕吃桂花魚?主要還是由于品質不夠穩定。這些問題都需要比較好的頭部企業來推動解決,這也是海大集團桂花魚產業園成立的初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