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外來水生生物入侵形勢嚴峻,清理外來物種是治理水域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科研人員的通力合作之下,外來物種清除裝置、清道夫清除裝置、鱷雀鱔誘捕清除方法等技術和方法相繼面世。上述專利技術均屬于一家“新力軍”企業——廣州千江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江水公司”)。
千江水公司技術總監陳方燦告訴記者,技術人員利用現有的理論基礎,定制開發出多種清除外來入侵水生生物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公司成立三年來,不斷加深與高校、科研單位的合作,在提升科研水平的基礎上,加快成果轉化,為治理水域生態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加速理論到應用的轉化
據了解,千江水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華南地區首家對外提供外來水生動物防控專業技術服務的企業。該公司現有400多畝的產學研技術推廣示范基地,為進一步掌握技術前沿動態,與廣東省農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科研單位及高校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陳方燦指出,廣東省對外來水生生物入侵的關注度正不斷加強,在華南地區已經有不少科研院所展開相關的項目研究,并形成理論成果。因此,廣東在開展防范工作上具有一定的基礎優勢。
早些年,陳方燦偶然得知有單位在尋找清理外來入侵物種的方案。于是,千江水公司的外來物種清除技術應運而生。他介紹,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水域生態調查與評估、生態修復與治理、科研服務與技術支撐等三個方面。就水域生態環境修復治理而言,目前主要的合作客戶是政府職能部門,根據對方要求提出水生生物群落結構優化調整技術方案,有效解決區域性的水生生物入侵或群落不平衡的問題。
一般來說,千江水公司通過招投標或直接委托的形式接收任務,根據客戶提出的問題,到現場對基本情況進行勘測調研,并制定初步方案。然后,組織專家對方案進行評審,論證方案可行后即可實施。在實施過程中,還要根據當地的天氣、水文、地貌等變量因子進行現場調整。最后,提交成果驗收。從前期的規劃設計,到中期的項目運營,再到后期的跟蹤監測,千江水公司為客戶提供全程的技術服務。
談及防范外來水生生物入侵,陳方燦表示,由于對象生活于水中,不僅可視性低而且可移動范圍廣,監測跟蹤的難度較大,往往到了某個物種數量出現暴增的狀態,入侵問題才浮出水面,“這個時候只能采取一些應急處理的手段,但預防才是最有效的措施”。針對防范工作上遇到的問題,陳方燦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防治工作的跨領域、跨部門合作,聯合農業農村、林業、水務、水利等多個部門開展聯防聯控;二是引入綜合防控的理念,基于資源調查的數據支撐,發掘土著魚類與入侵種的平衡點,以此為依據展開防控;三是加強科普、宣教,提高群眾對外來物種的的認識,不亂放生、學會科學放生。
專利技術產品精準清除入侵物種
雖然千江水公司成立不過三年時間,但是這位“新力軍”實力不容小覷,它憑借良好的口碑參與多個生態治理項目,并取得十多項知識產權專利成果。
在原廣州市海洋與漁業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發起的2017年大金鐘水庫外來物種清除防治項目中,千江水公司根據水庫水域外來物種的生態習性和空間分布特點,開展外來物種調查和清除工作,查清包括鱷雀鱔、羅非魚、清道夫、食蚊魚、牛蛙、巴西龜、福壽螺等種類的基本情況,并根據各類群的生活史的特異性差異,在保證不對土著物種產生影響的基礎上,制定一對一的清除、誘捕方案,并對所捕獲的物種進行無害化處理。在該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千江水公司自主研發的一種清道夫的清除裝置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該專利技術名為“一種外來物種的清除裝置”,是技術人員根據清道夫具有底棲基礎生物學的特性而研發出的特殊的清除裝置,漁獲中清道夫的比率可達90%。“這項技術對土著品種非常友好,誤捕率非常低,用在水庫和一些流速較慢的河流中效果最好。”陳方燦補充道,一旦土著物種誤入到該裝置中,也可安全的逃走,不會因誤捕而造成物理損傷。
在多起水生生物入侵的案例中,白云湖鱷雀鱔事件曾轟動一時,千江水公司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參與者。陳方燦回憶道,當時由白云湖水利工程管理處組織展開相關工作,珠江水產研究所負責提供技術支撐和評估,千江水公司負責落實方案和現場調整等具體實施工作,在各單位的緊密配合下,歷時5天,成功將一條體長1.2米、重20斤的鱷雀鱔抓捕,取得了良好的清除治理效果。
截至目前,千江水公司擁有包括一種棲息地水體生態修復裝置、一種庫區外來物種入侵的綜合治理裝置、一種新型外來魚種清除裝置、一種具有防治外來物種入侵的水體治理設備、一種誤捕率低的外來物種清除裝置等12項知識產權專利。其中數個專利技術是千江水公司和珠江水產研究所、復旦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共同擁有。
資源調查不只為一份報告
隨著時間的推移,千江水公司承接的項目數量正不斷增加,資源調查是各項工作的基礎。對于資源調查項目,陳方燦有自己的“想法”。“完成項目任務只是短期的目標,最終要摸清局部乃至整體的資源狀況、歷史變遷、生物信息等,構建數據庫。”陳方燦解釋道,在承接項目的同時,技術人員會統籌整體布局,依托項目,將調查范圍進一步擴大,以期做到覆蓋地域更廣、調查更深入。目前,千江水公司已在廣東省內重要水域自主開展了30個站位的漁業資源調查,積累了第一手數據,陳方燦認為,開展資源調查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某一水域,應該進行生態修復還是增殖放流,本底資源調查可以為職能部門制定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和依據。”
越是基礎的東西,越是彌足珍貴。除了硬性規定的調查報告以外, 千江水公司在執行項目過程中,還會額外采集有價值的信息,制作成“特殊”的成果。一方面,千江水公司有專人負責標本采集、鑒定、制作,對調查過程中發現的珍稀或入侵物種的個體進行留樣封存,贈送客戶或留在公司存檔。“ 幾個客戶對某些罕見的標本很感興趣,早早就向我們預訂了。”另一方面, 千江水公司在實際調查過程中, 對所采集到的物種,都會進行信息采集,包括物種的圖片、生境、棲息地等信息, 一來可以隨時“溯源”核對物種信息,二來可以形成基礎積累。陳方燦表示,“公司將持續開展相關工作,把資源調查、養護、治理入侵物種等工作做扎實, 這不僅是我的個人興趣, 還是我們團隊的一份社會責任。”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