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普遍認為,供應鏈壓力短期內可能不會緩解。
作者/ Louis Harkell
編譯/ 胡路怡
近期,歐洲和美國的進口魷魚市場陷入了扭曲,一方面是新冠疫情管控措施放寬后,迎來餐飲需求的迅速反彈;另一方面是國際運費成本大幅上升,進出口企業勞動力短缺,產量下滑;再加上魷魚產品供應鏈本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供需不平衡問題似乎被無限放大。
美國新澤西州進口商Ruggiero Seafood副總裁Frank Ruggiero告訴UCN:“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的魷魚市場近乎瘋狂,企業不僅面臨成本上升,還要承擔中美貿易戰關稅的壓力。”
即便在美國本土,冷鏈運輸都是個大問題。“以往,從美國港口卸貨到運入冷庫只需要三、四天,現在要花費一周,甚至是兩周。集裝箱從港口卸下的最后一天,卡車司機才回去取貨,即便送到了冷庫,也不是第一時間就能進庫,因為所有倉庫都滿了,你必須要多等待幾天。”
“相比其他肉類,魷魚價格還不算太高。我們了解到中國加工廠也是困難重重,年輕人不愿意從事海鮮加工工作,加工廠只能調低產能,這就意味著魷魚的切割工作都要留給美國餐廳的廚師們。”Ruggiero說。
在歐洲,魷魚市場同樣面臨窘境。一位意大利進口商稱,中國槍烏賊的價格一直在上漲,14-18cm規格整魚漲至$11.00/kg(意大利交貨),幾乎是去年年初的兩倍。
“我從未見過價格如此離譜!中國、越南和印度產量都不太理想,運費成本還一直在上漲,每條集裝箱從中國和越南發往歐洲的價格漲至1.5萬美元,印度集裝箱漲至1.1萬美元。”
煙臺五星食品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因今年阿根廷魷魚產量較高,線內線外產量接近60萬噸,對魷魚市場整體價格形成了一定的緩沖。“下半年以來,真魷產量起伏不定。8月份政府允許一些滿足條件的漁船提前出海,配額是1萬噸,9月1日所有漁船正式開捕,前期情況還算理想,但9月中旬開始,捕撈量顯著下降,真魷的價格有上漲的趨勢。”
"正常年份,真魷年產量在15萬噸左右。今年因為朝鮮(不允許中國漁船進入)原因,產量要受到很大的影響。"他補充。
Ruggiero稱,“最近我們與業內人士交流,普遍觀點是短時間內供應鏈壓力很可能不會有效緩解。他們預計2022年中旬才會恢復正常,但我認為這種情況有可能還要持續一年。”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