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人士稱,受供需關系,通脹等因素影響,真鱈原料及終端產品價格尚有40%上漲空間。
作者/ Tom Seaman
編譯/ 胡路怡
丹麥水產企業A. Espersen CEO Klaus Nielsen告訴UCN,由于價格上漲,以及物流問題和原材料短缺影響,公司預計產量將出現兩位數的下降。
Nielsen認為,真鱈成品價格還未漲到應有水平,“如果您去超市,您會看到冷凍海產品價格只上漲了10%。在如今這種通脹條件下,價格完全可能上漲30%,甚至是40%。”
“我們一直在說服客戶,原料價格上漲了,加工、包裝成本也增加了,所以成品也應漲價。大部分客戶還能夠接受,最后上漲部分都要傳遞給消費者。”Nielsen說,“各種食品都在爭奪消費者的錢包,除了生活必需品,他們還要支付更高的汽油、能源,及其他費用。他們還會去吃鱈魚、牛排,或者說其他高檔肉類蛋白么?”
今年五月份,挪威真鱈(1-1.25kg HOG,CFR中國)價格漲至$5,800/噸,比去年同期上漲57%,小規格真鱈甚至超過了$6,000/噸。俄羅斯真鱈比挪威便宜$300-$500/噸。(A季度,美國狹鱈PBO魚片價格漲至$4,450/噸,B季度報價更是去到了$5,000/噸。)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價格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上漲如此之多時,它會在某個時間段趨于平穩。消費者會如何反應?目前我們似乎還很難評估。”Nielsen說。
“我真心希望價格可以穩定下來,甚至是略有回調。但這可能是一廂情愿的想法,而不是現實。三文魚都漲至NOK 125/kg了,換做是以前,沒人敢做出這樣的預測。”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世界已經天翻地覆。烏克蘭局勢以及世界對俄羅斯的制裁意味著2022年市場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Nielsen說。
對于今年的業績,Nielsen預計最終結果將是介于可接受與不太友好的范圍之間。“由于投入成本和成品價格之間的不確定性和滯后性,我們很難給出一個明確指導意見。”
去年,A. Espersen公司凈利潤約800萬丹麥克朗,2020年虧損800萬丹麥克朗。公司因為疫情原因,額外成本支出高達1,620萬丹麥克朗,主要是員工帶薪隔離、檢測、口罩、消殺等費用。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