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集裝箱養蝦項目收獲第一批成品,每公斤成本近20美金。
作者/ Liza Mayer
編譯/ 胡路怡
今年11月15日,美國集裝箱養蝦公司Attaraya收獲了第一批成品,產量約74公斤,平均體重17克,投放密度每平米300尾,存活率72%,養殖時間7周。
Attaraya公司成立于墨西哥,近期搬遷至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并完成了39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人包括北美私募股權公司Insight Venture Partners和一些天使基金。如果初期試驗取得成功,公司將開展B輪融資。
Attaraya創始人兼CEO Daniel Russek告訴UCN:“我們6月簽了租約,7月投苗,11月收獲,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Russek稱,集裝箱養蝦項目是“Shrimpbox”概念的應用,養殖池采用了40×40英尺標準集裝箱,結合了生物絮團和人工智能技術,所有自動化設備都在墨西哥制造,并運用了相對廉價的水體加熱工具。
Russek認為,許多美國陸基養蝦項目之所以失敗,無非四個主要問題無法克服。“第一是勞動力成本,第二是能耗成本,第三是時間成本,建造一個養蝦場可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第四是缺少有經驗的專業管理人員。”
在路易斯安那州,Attaraya目前運營4個養殖集裝箱,其短期目標是擴增至20個集裝箱,并成立一個研發中心作為技術經濟可行性的示范。
“我們要向美國高端餐飲業出售鮮活的白蝦,Shrimpbox就是未來的答案,鮮活價格比傳統冷凍蝦翻了一倍。”Russek說。
包括所有設備在內,每條Shrimpbox集裝箱養殖系統成本約35,000美金,每茬營運資金約6,000美金。如果一條集裝箱壽命是20年,每年需要花費6-7%成本進行維護。Russek稱,要在美國市場形成規模化商業運營,最少要搞20條集裝箱。
Shrimpbox養殖成本高達$19.5/kg,傳統池塘養殖可能只有$3-$3.50/kg。根據普渡大學的統計,美國陸基養蝦平均成本高達$35/kg。而Russek的目標,是通過運營層面的優化將成本降至$12/kg,甚至更低。
“相同的模式也可以復制到其他國家,如果超過100條集裝箱,規模越大成本就越低。Shrimpbox是為那些沒有養蝦產業,又特別依賴進口的國家而設計的,如美國、日本和歐洲。”
南美白蝦是美國消費者最喜愛的海產品之一,2021年人均消費量達到4.7磅。但目前為止,美國境內還沒有一家陸基項目能夠真正實現商業的可行性。
Russek說:“我們的商業模式依賴于Shrimpbox的推廣,只有當每個使用它的人都盈利了,我們才能成功。”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