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烏得勒支舉行的全球蝦論壇上,專家們指出中國正在迎來新型技術蓬勃發展的時期。
尤其是低成本的溫棚養殖和循環水養殖系統(RAS)在中國都取得非常顯著的進展。
目前,我國對蝦養殖主要以四種模式為主:土塘養殖(52%)、高位池養殖(15%)、溫棚養殖(30%)以及工廠化養殖(3%)。
其中土塘養殖模式分布很廣,以南美白對蝦為例,產量約為80萬-100萬噸。高位池養殖在南方地區多見,最初見于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后來發展到福建、浙江、江蘇等養蝦主產區。
相對傳統養殖,溫棚養殖和工廠化養殖在環境、水質、疾病和效率方面更穩定可控、更有優勢,這些因素使得它們在多個方面都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勁頭。
01
溫棚養殖模式
目前,溫棚養殖已占據我國蝦產量的30%,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土池養殖,成為養蝦業的主流。
這一養殖模式以江蘇如東為主要代表。2006年,如東縣為了盤活因虧損而停產的河蟹池塘和養殖設施,引入南美白對蝦進行試驗。結果大獲成功,形成了獨特的如東小棚養殖模式,即“小棚模式”。
其主要特點是單棚面積較小,一般不超過1畝/棚,每年可養2~3茬,養殖全程在覆蓋透明塑料薄膜的棚內進行,高的單茬可達1,000公斤/畝。
在冬季,養殖戶會采用雙層膜或者使用簡單的鍋爐系統人為提高水溫,維持蝦類的生長,以便在春節期間以最高的價格出售。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小棚”養蝦規模已超過35萬張棚,年產蝦量高達50萬噸,并且仍在以每季度1萬張的速度不斷增加。
盡管面臨臺風和疾病等挑戰,但由于建造成本低,同時能夠高價銷售活蝦,這非常吸引投資者和個體養殖戶。
據會上專家郭福賜表示,建造單個蝦棚的成本約為5萬元,如果養殖場的成活率達到80%,一年內即可收回成本。
02
工廠化養蝦模式
會議上,專家們強調,除了溫棚養蝦,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模式也正在以引人注目的速度嶄露頭角。
工業化養殖是一種現代化的室內養殖方式,通常采用循環水產養殖系統(RAS),以高密度和集約化的方式為對蝦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實施人工養殖。
該養殖模式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北、天津、江蘇、遼寧等地,其中山東工廠化養蝦規模超過500萬m3,是全國最大的工廠化養殖產區。
目前,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的年產量約5萬-10萬噸,僅占全國總產量的3%。
值得一提的是,由行業領軍企業如正大、通威、海大等巨頭建設的8家工廠,總產能已經達到7萬噸的水平。
今年3月,通威集團在山東東營市的首個“百萬噸對蝦工廠”正式投產,總投資額達12億元,預計年產南美白對蝦1萬噸。該公司表示,未來5-10年內,新的RAS養殖場將實現年產100萬噸蝦的目標。
去年3月,廣東海大集團斥資30億元投建北方現代生態養殖示范園,累計布苗量9,000余萬尾,出蝦465噸,年產值達到6.2億元。
無獨有偶,盒馬在上海崇明投資2億元建造的4,200平方米的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場已經運作起來,預計年產量可達1,300噸,年銷售額可超8,000萬元。
盡管這類養殖場的建設成本高昂,且面臨疾病、水過濾和凈化等挑戰,但由于每年能夠實現3-5次的收獲,產量比小型溫棚養殖場高出4-10倍。
這種養殖模式通常位于大城市附近,能夠向城市提供高價值的活蝦。以北京為例,每天消耗500噸活蝦,市場潛力巨大。
專家預測,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未來中國對蝦年消費量有望達到400-500萬噸以上,這意味著蝦產業仍然存在超過200萬噸的增長潛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