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出水面的蝠鲼
8月3日凌晨2時許,一艘臨高籍漁船在距離三亞70海里的海域出海作業時,捕獲到了一條素有“海上巨人”以及“魔鬼魚”之稱的蝠鲼。盡管這條面容特別的“魔鬼魚”重達3000多斤,連最兇猛的鯊魚也不敢襲擊它,但是它依然無法逃脫人類對它的無情殺戮,從而被人們送上餐桌成了美味佳肴。
出海凌晨捕到“大家伙”
記者昨天上午9時許在三亞港碼頭見到,這條蝠鲼被一艘船號為“瓊臨高14068”漁船拖回碼頭時已死亡,但其體型仍保存較好。記者觀察到,這條蝠鲼身體扁平略呈菱形,眼大如燈泡,嘴似大缸口,雙鰭平展起來大約有5米左右,背上可站立7個大人。據該船吳船長介紹,這條蝠鲼重達3000余斤,是他們在昨天凌晨2時許捕獲到的。當時他們正在距離三亞70海里的海域作業,突然間漁網被繃得緊緊的,海面上不斷翻滾著大浪花,只見一條非常大的“大家伙”在漁網里不停掙扎。盡管這條“大家伙”拼命地想要逃脫漁網,無奈漁網的柔韌卻緊緊地將它纏繞住。就這樣,這條“大家伙”足足垂死掙扎了近3個小時后,才精疲力竭身亡。而他們在這條“大家伙”死后,才敢下船去將它牢牢地綁縛住,由于它體型龐大,幾個人都無法抬得動,所以只好用船將其拖回。
收獲大魚賣了近萬元
吳船長眉開眼笑地告訴記者,當他們將這條蝠鲼拖回碼頭后,立即引起了轟動。不少人紛紛登船觀看這條“大家伙”,而不少魚販也聞風而至前來與他商談收購價格。最后,他以每斤3塊多錢的價格,將這條重達3000多斤的“大家伙”賣給了一位魚販,從而收入近萬元。吳船長表示,單是這一條大魚,他就收入了近萬元,所以這次出海捕魚歸來后,他不僅賺到了一個好彩,也賺到了信心。就在記者下船欲離開時,一位女魚販走過來問記者是不是收購這條蝠鲼的老板,如果記者已收購了這條魚的話,她愿意出更高的價格收買。當記者告訴她此魚已被他人收走時,她還半信半疑地尾隨在記者身后,并稱價格可以再商量。記者隨后了解到,盡管這條蝠鲼被吳船長以3塊多錢一斤的價格賣出,但如果被魚販子轉手拿到市場上去賣的話,至少可以賣到8塊多錢一斤。
有趣蝠鲼習性特怪異
據了解,蝠鲼長可達8米,重達3噸,其身體扁平,有強大的胸鰭,類似翅膀,頭下有一橫裂的巨口,身體后部有一條又圓又細的尾巴。在英語中,它們被誤稱為“魔鬼魚”,主要是其形狀嚇人。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一旦它發起怒來,只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翅”一拍,就會碰斷人的骨頭,致人于死地。所以人們叫它“魔鬼魚”。蝠鲼的習性也十分怪異。它性情活潑,常常搞些惡作劇。有時它故意潛游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體翼敲打著船底,發出“呼呼、啪啪”的響聲,使船上的人驚恐不安;有時它又用頭鰭把自己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拖著小船飛快地在海上跑來跑去,使漁民誤以為這是“魔鬼”在作怪,這實際上是蝠鲼的惡作劇。
兇猛 鯊魚也讓它三分
據專家介紹,蝠鲼在海洋中已有1億年歷史,為原始魚類的代表,雖然它們都是大家伙,但它們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魚為食,經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覓食且性情溫和。雖然,它們沒有攻擊性,但是在受到驚擾的時候,它的力量足以擊毀小船。蝠鲼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實它是很溫和的,僅以甲殼動物或成群的小魚小蝦為食。在它的頭上長著兩只肉足,是它的頭鰭,頭鰭翻著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轉動,蝠鲼就是用這對頭鰭來驅趕食物,并把食物撥入口內吞食。由于它的肌力大,所以連最兇猛的鯊魚也不敢襲擊它。蝠鲼喜歡成群游泳,有時潛棲海底,有時雌雄成雙成對升至海面。在繁殖季節,蝠鲼有時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在空中翻筋斗,能躍出水面,在離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時,聲響猶如打炮,波及數里,非常壯觀。至于,蝠鲼為什么要跳出水面?至今仍是一個謎。蝠鲼在南海整年可見到,每年6月-7月洄游至福建、浙江沿海,于8月-9月去黃海。10月-11月返浙江沿海,12月至翌年2月-3月沿原來路線洄游南返。肉可食、肝可制油,內臟和骨骼可制魚粉。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捕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