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浙江海洋學院牽頭的“東海區重要漁業資源調查及名優水產增養殖的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被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獲得專項經費3000多萬元。
該項目針對東海區漁業發展現狀和海域海況特點,圍繞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發展名優水產增養殖兩條主線,重點突破主要漁場重要漁業資源調查和評估、名優增養殖新種類研究與開發等共性關鍵技術,集成淺海、圍塘和灘涂健康高效養殖等產業化示范技術,為實施漁業資源的科學管理與利用、名優水產增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項目下設“東海區主要漁場重要漁業資源的調查與評估”、“東海區名優種類增殖放流技術開發與示范”、“東海區重要漁業資源養護工程技術研究與示范”等9個課題,由浙江海洋學院副校長、海洋生物學省重點學科負責人吳常文教授擔任項目專家小組組長。
據介紹,東海區指我國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以東海域,是我國海洋漁業資源最豐富、海洋漁業生產力最高的海區之一。近年來,隨著東海區海洋漁業的進一步發展,漁業資源衰退嚴重、海水增養殖的科技支撐不足等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問題。該項目的研究和實施,將促進傳統海洋漁業向現代海洋漁業升級轉型,為東海區海洋漁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捕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