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浙江省舟山市群眾來信反映,國家明令限禁的“帆張網”(源自韓國的一種張網漁具,用錨固定在海底,依靠裝在網口兩側的帆布,利用水流沖擊迫使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鰈、黃鯽、蝦以及其他小雜魚等經濟水產動物幼體進入網中,對漁業資源破壞嚴重)在全國最大的海洋漁場——舟山漁場——不減反增,記者日前前往調查。
漁民偏愛“帆張網”
岱山縣衢山鎮是舟山市也是浙江省最大的漁業鎮,有500多艘“帆張網”捕魚船。船老大(船長)顏引祥頗為自豪地說:“這里的船是國內單位產量最高的,效益也最好。”毫無疑問,他們的船用的是“帆張網”。
資料證明,2006年海洋捕撈旺季,舟山“帆張網”單位產值一般為14—16萬元,好的達到20多萬元,2007年收入更多。
據農工民主黨舟山市委調查,2006年舟山市從事“帆張網”作業漁船占全市捕撈船總數18%,產量占海洋捕撈總量30%。嵊泗縣“帆張網”作業漁船占全縣捕撈作業漁船總數22%,250馬力以上漁船60%從事“帆張網”作業,捕撈量占總產量51%,產值占捕撈總產值44.54%,勞動力收入為全縣漁業勞動力平均收入1.5倍,資產占全縣漁業固定資產總額55%。
在舟山,記者接觸的漁民、漁業行政管理部門干部和其他熟悉海洋漁業的人,私下里大都對“帆張網”持贊賞、寬容態度,他們認為“帆張網”有諸多優勢:首先是節油。衢山鎮沙龍社區船老大盛世團說,船到漁場后拋錨下網,不用開船就捕魚,出海一次15天,只用3噸多柴油,而國家不禁止的拖網船要用20至30噸柴油。其次是捕撈量大。談到漁業資源保護,盛世團說,其他類型的網也會捕上許多小魚,只不過“帆張網”多一點。漁民的選擇是哪種網效益好就用哪種網。
監管禁令形同虛設
近年來,我國海洋漁業資源日漸衰竭,許多地方已無魚可捕,多種經濟魚類絕跡,“帆張網”的普及、使用是重要原因之一。國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2000年發布《關于印發〈帆式張網作業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規定“帆張網”管理原則是“專項許可、逐年削減、最終淘汰”,分配給浙江省“帆張網”作業捕撈證600張。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許多人到外地造船,名義是運輸船,造好后通過關系把運輸證改為捕撈證,便成了“帆張網”捕撈船。當年浙江省有1300艘“帆張網”捕撈船,如今僅舟山市從事“帆張網”作業的漁船就有1200多艘。
2006年4月1日發布的《浙江省漁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禁止制造、維修、銷售、使用電脈沖、地籠網、帆張網、多層囊網拖網等禁用的漁具!笨墒,該規定根本落實不了。今年初,岱山縣漁政執法部門查獲兩艘擅自改裝“帆張網”、正在捕撈的漁船,迫于各方壓力,只各罰款5萬元了事,事后兩艘船仍以“帆張網”作業。
為減少“帆張網”數量,政府號召漁民棄船上岸搞養殖,可是收效甚微。漁民不愿放棄捕撈搞養殖的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政府支持僅提供一年,時間太短;二是效益不如捕撈;三是養殖是漁民的弱項,經常虧本,風險大。
限禁失控原因復雜
有關專家認為,禁止“帆張網”、削減捕撈量,在舟山難以實現,根本原因在于:
漁民維生、致富需求與海洋生態和資源保護的矛盾難以調和。舟山市百萬人口中漁民及家屬占1/5,為了保護海洋生態和資源而遏制如此大的人群致富欲望,其難度可想而知。
海洋的公有性與漁業資源捕撈得益的區域性乃至私有性的矛盾難以解決!昂@锏聂~,不捕白不捕,多捕多賺錢”,是漁民亙古不變的信條。
利益驅使。海洋捕撈業雖然風險較大,但投資回報率高、現金回收率高。基層干部估計,船老大的年收入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普通船員也不低于5萬元。勞力入漁不設控,大量內陸非漁勞力在高收入的吸引下持續流入,使短缺的漁業資源承受更多的人口負擔,給削減捕撈能力和沿海地區漁業結構調整造成更大困難。
政策打架。例如,漁業享受國家對農用柴油的補貼,舟山市漁民平均每人1萬元,每艘船六七萬元,“帆張網”漁船同樣有份。
整改措施有待觀察
今年3月,浙江省以《省政府協調會議紀要》形式頒布4條規定:1.2008年到2012年為過渡期,每年削減20%的“帆張網”捕撈證,同時削減一定數量捕撈船;2.2008年起,財政取消對“帆張網”漁船柴油補貼;3.對“帆張網”漁船收取的漁業資源費每年翻番;4.把削減“帆張網”納入市縣政府新農村建設考核體系。浙江省海洋漁業管理局規定,除了改拖網不行,“帆張網”改什么都行;如果一個地方年度消減“帆張網”指標完成不了,將考慮減少當地柴油補貼;年度消減工作完成得好,將在項目上予以傾斜。
多年的經驗教訓積累,使這次制訂的措施更注重經濟手段,也具有操作性,但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