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四川新聞網消息:為了加強對水發商品的監管,近期省工商局對成都市、遂寧市、瀘州市、宜賓市、綿陽市流通領域的超市、水產經營部等經營場所銷售的40個批次的水發商品進行了質量監測。四川新聞網記者1月27日獲悉,經檢驗合格13個批次,合格率為32.5%。不合格27批次,不合格率為67.5%。
據了解,本次監測品種主要包括水發的水產品,如水發海參、水發魷魚、水發墨魚、水發干貝、水發魚翅等,水浸泡銷售的解凍水產品,如解凍蝦仁、解凍銀魚等,浸泡銷售的鮮水產品,如鮮墨魚仔、鮮小魷魚等,以及浸泡銷售的家禽、家畜內臟,浸泡銷售的蔬菜。檢驗項目主要是國家有關強制性標準所規定的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以及衛生指標。
監測顯示,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有,一是PH值堿性超標,有21個批次超標,占不合格總批次的77.8%。由于強堿性物質在水發水產品中也可以起到防腐保鮮的作用,所以一些商販故意加入堿性物質以延長水產品的保存期。PH值超標則說明堿性過強,食用堿性過強的食品會對人體黏膜造成刺激和傷害。
二是菌落總數超標,有3個批次超標,占不合格總批次的11.1%。菌落總數是重要的微生物學衛生指標,屬于生物性污染指標,是影響食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三是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有3個批次超標,占不合格總批次的11.1%。由于二氧化硫可以起到保鮮和漂白的作用,部分商販用二氧化硫來泡制筍子使其外觀好看,人如果食用二氧化硫超標的食物可造成食物中毒。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