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臺海網消息:昨日,省海洋與漁業局通報稱,2008年全省13個主要海灣水環境監測結果表明,普遍存在的富營養化現象未得到有效緩解,其中廈門灣白海豚自然保護區、閩江口自然保護區等水環境質量仍然不容樂觀。
據通報,2008年全省13個主要海灣水環境監測結果表明,13個海灣普遍存在的富營養化現象未得到有效緩解。與2007年相比,2008年沙埕港、福清灣、興化灣和深滬灣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而閩江口、泉州灣和東山灣水環境質量有所下降。僅12月監測顯示,全省主要海灣受污染海域面積2254.6平方千米,占全省主要海灣總面積的48.8%,較11月增加150.7平方千米。
特別指出的是,全省保護區的水環境質量仍然不容樂觀,廈門灣白海豚自然保護區、閩江口自然保護區和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自然保護區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含量仍處于超標狀態,水環境質量均不能達到保護區對水質的要求。
為此,省海洋與漁業局強調,對于陸源排污較為嚴重的海灣,應進一步完善排污許可制度,切實做好城鎮和工業污染集中治理和達標排放工作,嚴禁污染物直接向海域排放,同時對于主要因船舶活動引起污染的海灣,應加大海上執法力度,加強監督管理,規范海洋環境管理和用海審批程序。對于因養殖造成面源污染的海灣,應開展生態示范區域建設,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合理降低水產養殖密度,努力控制農業污染源,減輕海灣的水環境壓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