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紅刺參在分類上隸屬于海參綱、刺參科、仿刺參屬,體形呈圓筒狀、背面隆起,上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錐形疣足,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很規則的縱帶,體色紅色或紅褐色,背面斑雜紅褐色或暗紅褐色,腹面為紅色。
紅刺參主要棲息于外海的巖礁、礫石地帶。紅刺參肉體較厚,市場價格為刺參的2~3倍。鑒于紅刺參經濟價值高、耐高溫,紅刺參于2006年3月從日本引入我國,開始人工育苗生產技術的研究。由于日本沿海的水文特點與我國北方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何進行人工采卵成為紅刺參在我國大規模育苗和養殖的瓶頸技術。通過多年育苗和養成試驗,已經研究出紅刺參人工育苗的技術方法,并進行了育苗生產,本文以2008年的育苗生產總結如下:
一、實驗材料和方法
1.實驗材料
(1)親參來源:購入日本九州島大分縣自然海區的200頭2~3齡日本紅刺參,經18d’時充氧干露空運至海陽育苗場,成活率為100%。
(2)親參的促熟培育:①親參培育密度:培育密度為10~15頭/米z。②培育管理:管理按刺參育苗中常規方法,每天進行投餌、換水、及時清除糞便和殘餌等,在水溫由IO。C逐漸升至18。C時待產,經50天的培育,當發現有個別親參開始流產時,準備催產產卵。
2.產卵與孵化
(1)產卵:為了保持種參同步產卵,采用了陰干、流水、升溫誘導產卵方法,親參先陰干1小時,然后再緩慢流水0.54,時。經刺激的親參放入升溫3~4。C的海水中。采用上述方法誘導產卵,一般在1小時后開始排精、產卵。雄參比雌參提前0.5小時排放,雄參排放呈
白色煙霧狀細線,雌參排放呈橘紅色細線。精、卵排出后漸漸在水中迅速散開受精。
由于親參在外觀上難以鑒別雌雄,在其產卵、排精時,為避免精子過多而敗壞水質,影響孵化,因此要將排精過多的雄性個體及時揀出放于它池。
(2)洗卵:待受精卵全部沉于池底后,立即將上、中層水排掉。然后將親參全部撈出,放入另外的培育池。親參撈出后,應馬上加入新鮮海水進行孵化,但加入的新鮮海水溫差應在2℃以內。加水后,如精液仍然過多,池水仍渾濁,可再洗卵l~2次。洗卵必須是在卵充分沉底后,胚體尚未轉動前進行。
如孵化密度大,可用攪耙攪動池水或微量充氣,采用虹吸法分池孵化。
(3)孵化:受精卵計數后按5~6個/毫升密度在培育池孵化,孵化水溫為22。C,微量充氣,并每隔30分鐘上下攪動一次,以免卵下沉聚集。受精卵經30d,時發育至小耳狀幼體初期,45~48小時小耳幼體狀腸道溝通后,即可投餌,其孵化率在75%。
3.幼體培育
(1)選優:剛孵出健壯的幼體多集中于水的中、上層。我們采用虹吸法進行選育,用虹吸管對準幼體集群區將其吸入培育池。為減輕對已選幼體產生的沖擊,培育池應事先加入10~15厘米海水進行緩沖。
(2)幼體培育密度:0.2個/毫升。
(3)培育管理:①換水:前1~2天每天加水10~15厘米,以后每天換水l~2次,每次1/3~1/2水體。②投餌:餌料種類為角毛藻和小新月菱形藻混合投喂,餌料質量要求新鮮、無污染、無老化。日投喂量由l×104個細胞/毫升,隨生長逐漸增至5×104個細胞/毫升。投餌要少投、勤投,投餌次數一般掌握在初期4次/天逐漸增加到大耳狀幼體后期6次/天。投餌量應根據胃含物多寡靈活掌握,大多數幼體呈半胃到2/3胃即可,否則一次投餌過多或過少都會造成幼蟲因消化不良而胃萎縮甚至爛胃。③充氣:微量充氣可改善幼體生活環境,防止幼體聚堆,必要時每日攪池幾次。培育浮游幼體水溫一般控制在22~24℃,鹽度為28~32。
4.采苗
采用聚乙烯波紋板為附著基。投放前洗刷、消毒干凈備用。當有20%的幼體出現樽形幼體時,抓緊時間立即投放附著基。投放附著基后應加大換水。發育到五觸手幼蟲后,由浮游生活變為底棲生活,很快變為稚參,這期問主要投喂鼠尾藻粉和螺旋藻粉。
5.稚參培育
(1)附苗密度:0.5個/厘米2為宜,稚參密度過大則成活率降低。
(2)投餌:初期稚參投喂鼠尾藻粉、稚參配合飼料等,按2克/米。水體投喂,2次/天。體長1厘米時主要投喂稚參配合餌料,每日增投干酵母片0.5~1.0克/立方米幫助消化,2次/天。投餌應以稚參攝食情況、水溫高低、水質等靈活掌握,投餌時需注意問題:①餌料要過濾。②投餌時停止充氣30分鐘,以便于餌料充分落于波紋板上。③投餌潑灑要均勻。
(3)日常管理
換水與移池:稚參培育期間應加大換水量,日換水量要達到1~2個水體以上,附著變態的前15天禁止移動附著基,主要是保持環境穩定,半個月以后開始移池,以后6~7天移池1次,可徹底消除殘餌、糞便以及池底池壁污物。
培育水溫:控制在22~28 ℃。
病害防治:①橈足類(主要是猛水蚤、劍水蚤等)不但與稚參爭奪餌料和生活空問,還能傷害稚參造成稚參骨片脫落死亡,用2~3克/立方米。敵百蟲晶化水全池潑灑,2小時后大換水可除掉。②潰爛病。稚參培育階段水溫高,細菌滋生快,易倒池受傷或被橈足類損傷感染引起稚參潰爛解體。用3~5克/立方米青霉素和土霉素,每3~5天全池潑灑一次。
6.測定方法
(1)孵化率計算:從受精卵開始發育到小耳狀幼體的百分比。
(2)成活率計算:幼體存活率為小耳狀幼體培育到樽形幼體時存活的個體數與最初小耳狀幼體數量的比值。附著率為采苗時樽形幼體數變態為稚參數的比率。
(3)稚參生長計算方法:是以稱重法計算數量,個體小時先計算每50克有多少個體,個體大時計算每500克有多少個體,最后計算總重量,即可計算出育出的稚參總數。
二、結果與分析
I.日本紅刺參親參培育情況
2008年3月18日從日本引進200頭紅刺參,經過50天的適應和促熟培育,到成熟產卵時剩下180頭,成活率為90%。由于剛從日本引進的紅刺參因地理環境條件的差異,出現不適應和腫嘴的疾病,因而造成攝食率降低甚至不攝食情況,投喂新鮮海泥和酵母粉餌料(混有l~2毫克/千克的青霉素),連續使用10天,癥狀消失,開始大量攝食、發育。
2.日本紅刺參產卵孵化情況
經過50天促熟培育,紅刺參基本成熟,可以進行人工誘導產卵,晚上18點開始采用陰干14,時、流水0.54,時、升溫3~4℃方法,l小時后開始大規模產卵。產卵、孵化情況如表1。
表1 日本紅刺參產卵、孵化情況
3.幼體培育期間的水質變化情況
水溫應在22~28℃之間,光強度應在500勒克斯以下,鹽度為26~32,pH值為8.0~8.2,溶氧為4.0毫克/升以上,有機物耗氧量為2毫克/升以下,氨態氮應不超過0.2毫克/升。
4.育苗生產情況
從產卵開始經過80天培育后,在100米3水體中培育出1厘米的稚參苗800萬頭,變態率為20%。
5.日本紅刺參與中國本地刺參育苗技術不同之處
日本紅刺參人工育苗基本上是按刺參人工育苗技術方法進行的,但二者因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表現出生活習性也有一定差異。
(1)產卵、孵化方面:日本紅刺參產卵種參最小個體要求在400克以上,比我國刺參產卵最小個體(150克)大,卵子大小在190~200微米,在同樣溫度下孵化,其孵化時間比我國刺參長2~3個小時。
(2)幼體培育方面:①日本紅刺參喜歡生長的溫度較我國的刺參高,幼體的培育要高出我國刺參幼體溫度的2~3℃。②日本紅刺參稚參變色大小比我國刺參稚參變色大小大2倍以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