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蔣豐報道,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日本政府根據推測認為在中國沿海大量發生的巨型水母嚴重威脅到日本漁業,在1月16日作出向中國提議在當地共同展開調查的決定。日本還非正式地邀請同樣遭受水母之害的韓國參加調查,爭取通過日中韓三國合作防止水母危害。
日本漁業相關人士強烈要求政府早日出面,采取措施遏制水母危害。據悉,日本外相岡田克也1月17日在東京召開的中日外長會談上將提出上述建議。
消息人士透露,日本預想的共同調查對象為中國長江口附近等水域。調查將詳細分析水質狀況和周邊環境,查明巨型水母大量發生的原因。日方調查人員還希望向當地中國居民詢問損失情況,通過中長期的共同研究制定具體對策。
但是,中國為了維護國防安全,對外國人進行地形、氣象和環境方面的測量或收集非公開數據的活動是進行限制的。因此,中方能否接受日本的建議還是一個未知數。
巨型水母在日本被稱為“越前水母”,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母,直徑1~2米,重量超過100公斤。巨型水母從夏季到冬季順海流流到日本,會破壞漁網,降低魚的鮮度。2000年以后,日本相關海域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大量巨型水母,政府未能采取有效對策。
據了解,去年從9月下旬開始,日本福島縣就有人發現“越前水母”,這比2005年“越前水母”最為猖獗的一年提早了大約兩個星期,對當地漁業的影響要持續到今年年初。除太平洋沿岸外,日本東北各地也因為越前水母的出現損失慘重。在青森縣八戶港,旺季的秋季鮭魚捕獲量比前年減少了一半。在三澤漁港,比目魚等捕獲量也比起去年同期減少60%,漁業遭受重創。據位于橫浜市的日本水產綜合研究中心等介紹,去年在中國沿岸也出現了“水母大爆發”。
2005年12月15日,針對近年來大型越前水母在以日本海為中心的日本各地大量頻生,導致漁業日益遭到破壞這一問題,中、日、韓三國研究人員曾經在中國上海市舉辦過聯合對策會議。當時,日方與會人員在會上提議,從明年開始三國攜手就越前水母大量產生的原因和移動路線展開調查。但這個建議并沒有得到積極的呼應。
有關研究表明,環境污染和濫捕魚類是導致水母大爆發的重要原因。此外地球溫暖化,也是其成因之一。圍繞著這些促成因素,中日兩國方面考慮也是不同的。中方認為日方應該承擔“濫捕魚類”的責任,在這方面進行改善,日方則認為中方應該采取更多的舉措制止“環境污染”。基于此,可以看出中日漁業面臨著新的交鋒與合作的機遇。說起交鋒,將顯示在“責任認定”方面;談起合作,將表現在能否共同制定應對舉措方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