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天上午,蘇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召開發布會,公布了近期對蘇州6家銷售批發水產品單位14種水產品的檢測結果。本次抽查樣品總體合格率為89.3%,其中部分銀魚樣品被查出含有甲醛,部分鱸魚和甲魚樣品中含有孔雀石綠。
據參與抽檢的工作人員介紹,此次他們隨機前往了蘇州6家銷售、批發水產品單位,抽取了鱸魚、黃鱔、龍蝦等14種水產品的28件樣品。工作人員對這些樣品中的孔雀石綠、氯霉素殘留量、硝基呋喃類、結晶紫和甲醛項目進行了檢測,合格率達到了89.3%。但有3種水產品被查出含有違禁品,分別為:蘇州市南門水產批發市場銷售的銀魚含有甲醛,蘇州工業園區金益農貿市場銷售的鱸魚和甲魚含有孔雀石綠。
蘇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生周雅告訴記者,甲醛是一種無色刺激性氣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就是專門用于尸體防腐的“福爾馬林”,使用甲醛后的水產品保質期將被延長,但具有毒性。長期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對人的神經系統、肺、肝臟等均有損害。甲醛對皮膚和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會引起人體內分泌功能紊亂。孔雀石綠則是漁民用來預防魚得水霉病、鰓霉病等的一種殺真菌劑。“孔雀石綠在魚體內的殘留時間很長,而且具有高毒素、高殘留和致癌、致畸等副作用。”周雅說,由于上述兩種化學制品都會給人體帶來傷害,國家農業部早在2005年就下發了通知禁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