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而言,縱觀東南亞的蝦苗場設計,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從專業科技現代化的蝦苗場,到以技術員操控的傳統蝦苗場,大多數以比較生態的方式來育苗,比如說:藻類使用為初期培養,使用活菌來控制生產的過程,合理的放養密度、飼料配方及豐年蟲使用等,都提高了蝦苗場的生產穩定性。
再加上合理的生物防控理念,比較規范式的蝦苗質量控管,大蝦養成的客戶資訊反饋,使得客戶與蝦苗場之間有很好的互動,即使有中間商介入蝦苗買賣,他們也會把數據做為產銷之間的參考,大多數情況下,客戶在養成的成效上有較多資訊分享。
反觀國內的蝦苗場整體設計比較平均,生產方式大都還是以人工飼料為主,藻類為輔助餌料,很多蝦苗場的設計都沒有消毒設備及合理的蓄水池,更多的中小型蝦苗場系以純人工飼料培育蝦苗,缺乏生物防控理念,過分的使用藥物及抗生素來控制生產過程;當然,也有很多大型的蝦苗企業有很正規的標準生產流程,所以國內在蝦苗生產上參差不齊,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此外,國內的蝦苗場生產銷售后,沒有一個很好的反饋,由于商業競爭的關系,蝦苗生產者無法了解到蝦苗出售后,養殖成效如何,對于整個產業的各個環節數據化不足,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