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養殖戶對魚類氨氮中毒、藥害和泛塘死魚現象辨別不清,常把氨氮中毒誤以為投毒,泛塘死魚懷疑為藥害。其實,魚類氨氮中毒是因水體中氨含量過多引起魚類中毒死亡,藥害是魚類誤食有毒物質或是有毒污水進入魚池,使魚類中毒死亡,泛塘則是因為池塘水體中溶氧量降低到不能滿足魚類生理最低需要時,造成魚類呼吸困難,窒息死亡。上述三種情形的區分與解救方法如下:
一、發生時間不同。
氨氮中毒多發生在連續晴天的午后至傍晚。池魚藥害多與農田施藥有關,在農作物的生長季節、病蟲害流行期間和魚病流行期間較為嚴重,死魚現象不分白天、夜晚都可發生。而泛塘死魚則多發生在夏秋高溫季節,尤其是在連續低氣壓、悶熱天氣、連綿陰雨天氣最容易發生,并多發生在半夜到清晨這段時間里。
二、魚類表現不同。
發生氨氮中毒的池塘,魚先是呼吸急促,亂游亂竄,有時浮上水面,繼而呼吸減慢,魚體仰浮,不久即死亡。池魚藥害:魚類浮頭現象不太明顯,癥狀表現也因毒物的不同而不同,有的表現為行動遲緩、麻痹、體色慢慢變黑,喪失活動能力而死,有的表現為竄游、顫抖、跳躍、掙扎至昏迷而死。而泛塘則表現為池魚分散于全塘浮頭,嘴一張一合,直接從空氣中吸取氧氣,嚴重時在池淺水處浮頭的鳊、草魚的肚皮往上翻,又掙扎著保持平衡,如此反復數次就肚皮朝上死亡。
三、死魚的種類不同。
氨氮中毒的魚類,不分魚種大小和種類,都可引起部分死亡。藥害魚類,不分魚種大小和種類,全部死光。而泛池死魚以鳊、鰱、鳙魚為常見,鯉、鯽魚很少死亡,泥鰍、黃鱔毫無影響。
四、防治及解救方法
1、發生氨氮中毒的魚池,應立即注換新水、開動增氧機,同時施用光合細菌或氨氮凈等改善底質。2、發生藥害的魚池,應切斷污染水源,大量更換新水,以緩解中毒癥狀。由菊酯類農藥造成的中毒,初期可用硫酸阿托品片劑(0.3毫克/片)全池潑灑,按魚每公斤體重0.15~0.3毫克施用,施藥后魚類中毒癥狀減輕即停藥,未見好轉時每30分鐘~90分鐘重復1次,二三天后如情況不見好轉可逐漸增加用量,至情況好轉后減量或停藥;對于輕度中毒,每畝水體可用15公斤~25公斤生石灰乳或30公斤草木灰水溶液全池潑灑。3、發生泛塘,應立即沖注新水、開增氧機,同時施用化學增氧劑如魚浮靈,使用濃度為每升30毫克~50毫克。若無增氧設備或來不及增氧,每畝水面可用黃泥水10公斤加食鹽10公斤、或黃泥水加人尿20公斤、或明礬3公斤~5公斤、或石膏粉3公斤~4公斤化水全池潑灑,進行急救。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