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武漢市東西湖區新溝鎮街的海之星養殖基地里,一座座養殖車間聯排矗立。記者頂著36℃的高溫走進其中一間養殖車間,只見池壁上方的溫度顯示器上提示水溫只有28℃。
技術員曹光發小心翼翼地從水中提起一個蝦籠,籠內一只只淺青灰色的南美白對蝦跳得正歡。曹光發告訴記者,越是活蹦亂跳,說明它們生活得越好,養殖人員每隔4小時就要觀察一次蝦的狀態,并把調配好的營養餌料通過自動化投料系統撒入蝦池。
在一期基地里,一共有28座育苗池和308座常規蝦池。每一座蝦池都保持著28—30℃的模擬海洋生活環境,實現四季生產不斷線,而這得益于離基地不遠處漢川電廠提供的“余熱”。
基地負責人吳育林告訴記者,“海鮮陸養”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保持養殖區域的恒定高溫環境,電廠提供的“余熱”為養殖基地模擬海洋環境提供了條件。
據吳育林介紹,基地的蝦苗主要是從海南、廣東等沿海地區訂購而來,通過科學養殖,養出來的蝦體型勻稱,肉質清甜彈牙。
提起產能,吳育林掰著指頭算起賬:一個32平方米的蝦池,至少能產450多斤對蝦,是傳統養殖模式的近10倍。
如何實現高密度集約化養殖?
關鍵還是靠科技。為了給蝦苗提供更合適的生長環境,基地從廣東湛江、山東濰坊等地采購足量的海鹽鹵水,在武漢以1:10的比例進行淡化處理。蝦苗剛剛來到東西湖基地時,每只身長只有2毫米,通過基地模擬的海洋環境和科學喂養,很快實現了正常生長。
車間內,記者看到智能監控管理系統能對水溫、光照度、溶氧量、酸堿值等參數進行24小時監測。吳育林告訴記者,工廠化養殖就是通過核心技術隨時處理對蝦在生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創造一個最合適的生長環境,既節省人力,又提高產能,同時隔離病原,減少污染。
經過育苗和飼養,目前基地蝦池里的南美白對蝦已經成長到了8厘米左右。按照計劃,整座基地里的對蝦養殖將進入循環出產、接力上市的節奏,預計308座常規蝦池全面投運后,基地一期單批次的南美白對蝦產量將達到15萬斤,而整個基地一年的產量最高可以突破90萬斤。
記者走出車間時,看到基地自主研發的對蝦養殖工藝水循環系統正在運轉。養殖污水先通過大型微濾機,再進入四級過濾系統,凈化水經過加熱后回流到蝦池,處理后的水循環使用,利用率達到99.5%以上。
片
特色水產養殖也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隨著基地的全面投運,基地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對周邊農戶開展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培訓,促進農戶增收。武漢市東西湖區農業農村局農發辦負責人王沖介紹說,“海之星”經常組織周邊農戶學習觀摩養殖模式和技術,而且做到統一供種、統一飼料、統一供水、統一收購,讓農戶放心養殖,共同致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