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池塘
養殖池的選擇:周邊應無污染源,且無農田、牧場,以免噴施農藥及施放化肥時污染水體。大彈涂魚最怕農藥污染,應特別注意。
每口池塘面積小的1.5畝,大的7~8畝好,太大管理不方便,且難以一次投足苗,太小不利于彈涂魚棲息生長,影響單產的提高。
塘堤不必象蝦塘那么高,一般50~60厘米。塘底應高于低潮線,且要平坦,以便施肥和曬底培養底棲硅藻,底質軟粘土為佳,底面呈泥油面,利于其作孔道和藻類繁殖。
塘內挖十字或田字溝,溝深約30~40厘米,溝寬視面積而定,一般設2米,且與閘門連接,以利排水。每口塘設進、排閘門各一座,漲潮時進水深度不超過30厘米。要加一道圍網以防逃逸及敵害動物侵入。有的設置天網(頂網),防止鳥類侵入,啄食大彈涂魚、
二、清池
用生石灰,用于改善池塘環境,清除敵害生物及預防部分細菌性魚病。用法與用量:帶水清塘:200毫克/升~250毫克/升全池潑灑:20毫克/升~25毫克/升。注意事項:注意不能與漂白粉、有機氯、重金屬進入鹽、有機鉻合物混用。
用漂白粉,用于清塘、改善池塘環境及防治細菌性皮膚病、爛鰓病、出血病。用法與用量:帶水清塘:20毫克/升。全池潑灑:1.0毫克/升~1.5毫克/升。注意事項:1、勿用金屬容器盛裝。2、勿與酸、銨鹽、生石灰混用。
三、餌料培養
彈涂魚主要攝食底棲硅藻,其次藍綠藻、唯有藻類生長良好,才能使彈涂魚良好生長。因此,在放苗前做好曬塘底,施基肥、除敵害、消毒清塘工作。清池后一周排干池水,一般有機質較多的老蝦塘,曬至龜裂后投米糠,注水5~10厘米即可放養:有的投放小雜蟹,堆集在池中讓其腐敗,作為基肥。新建塘每畝施雞、豬糞與米糠約40千克,水深2~7厘米為宜。為加強培育效果,可潑灑水玻璃(含硅酸鈉27%)30×10~6和三氯化鐵3×10~6,幾天后硅藻長出后,即可放養幼魚。幼魚培育也可用香魚幼餌設餌場投喂、或鹵蟲無節幼體投喂。幼魚養殖過程應注意:⑴僅灘涂泥作幼魚餌料是不夠的,到90天幼魚全部死亡;⑵魚苗5厘米以前鉆洞能力差,鉆入孔道不深,不宜曬池;⑶追肥時水肥或糞肥可直接潑于龜裂的坪表面,也可在進水時沖淡后注入,勿使多量液狀糞肥流入孔道,這樣會導致大彈涂魚受到刺激致死。
四、放養
目前人工養殖大彈涂魚的苗種均由灘涂采捕自然苗,在5~7月盛產期,漁民騎泥馬下海用小網兜利用大彈涂魚逆水的習性捕取魚苗。
放養前,可先暫養1~2天,也可直接投放。以往曾有人在投放入池前用1.5×10~6的呋喃唑酮將魚體浸泡2~4小時消毒、呋喃唑酮殘留會對人類造成潛在危害,可引起溶血性貧血、多發性神經炎、眼部損害和急性肝壞死等疾病。目前已被我國和歐盟等國家禁用。放養密度:全長3.5厘米左右的10尾/米2;8厘米左右的5/米2;11厘米左右的3尾/米2。
五、混養
據林叔森等[1995]報道,蝦塘混養的大彈涂魚的肥。肥滿度要比池塘養殖的高,因此可考慮在蝦池中混養;洪萬樹等[1999]曾提出的大彈涂魚與中華烏塘鱧混養的主張。
六、幼魚的過冬
越冬期間應盡量保持水溫10℃以上,以避免幼魚的死亡。另外,越冬期間要將幼魚限制在水中,防止其離水凍傷。倪勇[1997]研究結果表明:利用塑料大棚時在澄清培育水中投喂香魚用配餌的可以使幼魚安全越冬。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