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人工繁殖技術操作規程
1、親魚培育
1.1 后備親魚來源與挑選方法
后備親魚從湖泊野生群體或池塘養殖的商品魚中挑選,要求魚齡在二冬齡及以上,規格在250g以上。從池塘養殖的商品魚中挑選時,除選擇體質健壯外,要求將大小個體平均選用,以防雌雄比例失調(雌性個體大于雄性)。
1.2 培育池塘
親魚培育塘要盡可能選在繁殖設施的附近,便于親魚的運輸和操作。面積在2畝左右,水深1.2米以上,池底平坦、淤泥較少,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1.3 放養
放養在冬季進行,每畝塘放養的赤眼鱒親魚不要超過200Kg,同時搭養30~50尾的鰱魚,以調節水質。每口池塘培育的親魚的數量以二次人工繁殖所需的量為宜。
1.4 飼料
飼料以粗蛋白含量大于22%的配合飼料(草魚混合飼料)為主,每天的投喂量控制在魚體重的3%~5%之間。4月份以后,以投喂浮萍為主,使浮萍覆蓋的面積占池塘水面的30%左右。
1.5 水質控制
2月份開始至繁殖前半個月,要經常換水,并每星期沖水兩次,保持池塘水質的良好和流動,以利親魚性腺的發育。
2、人工繁殖
2.1 繁殖時間和水溫要求
二齡赤眼鱒浙北地區的人工催產時間在5月底至6月初、水溫穩定在22℃以上時為宜。
2.2 親魚捕撈
親魚應用拉網捕撈,拉網時將上綱提起約0.6m,防止逃逸。每次捕撈(繁殖)的拉網不超過3網,兩次的捕撈間隔在6天以上。
2.3 催產激素
雌魚的劑量為1000IUHCG+10μgLRH-A/Kg,雄魚減半。
2.4 注射與產卵方式
采用人工催產,自然產卵的方式。激素注射在親魚培育池邊的網箱內進行,采用一次性注射,注射部位為胸鰭或腹鰭基部。注射后將親魚放入產卵池,流水剌激,讓其自行產卵。因赤眼鱒善跳躍,需用網片將產卵池蓋住。
2.5 親魚雌雄比例要求
在產卵池自然交配產卵時,親魚的雌雄比應控制在7:4以內。
2.6 孵化設施與管理技術
產卵開始半小時后安裝集卵箱集卵,并及時將受精卵帶水搬至環道或孵化缸內孵化。孵化期間要加強管理,確保水質清新,水流通暢,出膜前后應適當加大流量,及時將卵膜從環道中清除。魚苗能平游時,要降低流速,防止過份消耗魚苗的體力。一般出膜后三天左右(隨水溫而變),魚苗腰點出現,平游能力加強,腸管形成,可下塘進入夏花培育。
二、夏花魚種培育技術
1、池塘要求
夏花培育塘的面積為3~5畝,水深1.0~1.5m,進排水方便,池底平坦,不滲水,淤泥厚度一般不超過15cm。
2、池塘準備
魚苗下塘前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殺滅池中有害生物(清塘)。清塘用干法清塘,將池水排淺至5~10cm,每畝用生石灰100~150Kg或含氯量30%的漂白粉5Kg全池潑灑。清塘在魚苗放養前半個月進行,清塘后抽干水將池底曬干(硬)!
3、魚池注水
在魚苗下塘前1~2天注水,注水口要用80目以上的網布過濾,防止敵害生物進入,注水深度為50~60cm。淤泥較厚的老塘可直接注入外河水,新開塘外河水和池塘水各半。
4、魚苗放養
魚苗下塘時的水溫差不能超過2℃,有風天氣放苗時,應在上風處放苗。放養密度為每畝15萬尾左右,最多不要超過20萬尾。
5、投飼
魚苗下塘至體長1.5cm,投喂豆漿。從魚苗下塘的當天下午或第二天上午開始投喂。全池均勻潑灑,一天兩次。魚苗下塘一周內,每天每畝喂黃豆3~4Kg,一周后增至5~6Kg,具體數量依天氣、水質而定。魚苗體長1.5~2cm期間,投喂豆漿和粉狀飼料,每天潑漿和投粉料各一次。魚苗長到2cm以后,開始單獨投喂粉狀飼料,一天二次。
6、日常管理
分期注水,魚苗下塘時,池水以50~60cm為宜,一周后加注新水,以后根據水質情況,每隔一周左右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cm左右。堅持早晚巡塘,觀察水質變化,撈除敵害和雜物。
7、出池
夏花魚種出塘前2~3天,需進行拉網鍛煉。運輸距離較短的,拉網一次,較長的,需進行二次拉網鍛煉。裝運前應將魚種停食1天,并密集在網箱內2~3小時后再裝運。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