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池塘建造。黃鱔養殖池應建在避風向陽、有水源保證和土質較堅實的地方,水泥池、土池、稻田養殖都行。養殖黃鱔的池子面積根據養殖規模大小而定,一般20-100平方米為宜,池深70厘米,池壁要高出水面約30厘米,以防黃鱔逃跑。池形以長橢圓形為好,池塘四周用磚砌成,池邊墻頂做成“t”形出檐20厘米左右,池底用水泥鋪成,上面再鋪放25厘米左右的塘泥,以利于黃鱔打洞潛伏。池內水泥不宜太深,最好保持在15厘米左右。排水孔要設防逃的低洼池、舊尼龍網。池塘水面的1/3面積種植水葫蘆等水生植物,作為黃鱔遮陰潛伏棲息之用。
——鱔魚放養。種苗最好來自人工培育馴化的優良深黃大斑鱔。鱔苗要求以野生的為主,選身體無損傷、無寄生蟲、體格健壯、大小均勻的種苗,每公斤60-80尾,每平方米放黃鱔苗1公斤左右。規格為20-30尾/公斤的鱔苗放養密度為3-4公斤/平方米;規格為10-20尾/公斤的鱔苗放養密度為4-6公斤/平方米。規格不一的鱔苗要分池飼養,同時按10%的比例搭配少量泥鰍。
——飼養管理。
1、飼料投喂:黃鱔飼料可以是蚯蚓、河蚌肉、螺獅肉、小雜魚、小蝌蚪、小昆蟲、動物內臟及瓜果蔬菜類等。黃鱔晝伏夜出,放苗后一個星期內一般在下午天黑以后投喂,然后逐漸提早喂食時間,馴化到最全的在下午2時投喂;鮮餌投餌率為5%-6%,于餌投餌率為1%-2%,且根據水溫酌情增減投喂的動物性餌料要新鮮;
2、日常管理:主要是保持水質“肥、活、嫩、爽”。剛放苗時池水要淺些,以10厘米為宜,以后逐漸加深水痊,一般保持在15-20厘米。要經常換水,每3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2為宜。夏季高溫時,每天換水一次,換水時間最好選在清晨,此時水源的溫度與池水的溫度基本保持一致,防止因溫差太大(大于3度)而使黃鱔“感冒”。每日清晨及時撈出死鱔、病鱔和弱鱔,可沿池邊種植絲瓜、葡萄等藤蔓植物遮陰降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