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體呈紡錘形,由于體側有黑色發亮的橢圓形及零星散布的小斑塊,很像漂亮的寶石而得名。寶石鱸原產澳大利亞淡水水域,具有肉味鮮、肉質嫩、出肉率高等特點,已成為我國
淡水養殖品種中的一枝新秀。寶石鱸對環境適應能力強,飼料來源廣,病害少,群體生長均勻,沒有互相殘殺現象,非常適合池塘、網箱和工廠化養殖,也適合在大中小型水庫中養
殖,養殖前景非常廣闊。
一.池塘條件
1.水質寶石鱸為熱帶性魚類,在冰溫l 0℃~3 8℃的范圍均可存活,2 1℃~2 8℃為其最佳生長溫度。要求水體溶氧2.5 mg/L以上,pH5.5~8.5,NH3一N<O.6 mg/L。水源充沛,水質良好是養好魚的關鍵。
2.底質池塘底質最好是壤土,沙壤土,其次是黏土。
3.水深水深1m~2m。最好平均水深應在1.5m以上。深水池塘相對于淺水池塘的優點是整體環境相對穩定,不易受到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夏季中午陽光較強時雖然表層水溫
較高,但中層、底層水溫較低,保持穩定。
4.池塘面積池塘面積以l畝~10畝為宜。面積太小,水質變化較大,不易控制,面積過大,不能全面照顧到,對防治魚病、養殖管理也不利。較高密度養殖時,還需配備有增氧設
備。
二.清塘
1.干法清塘池塘必須經過清整消毒,通常清除池底雜物和過多淤泥(保留20cm~30cm),平整池底,經太陽曝曬數日,然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清塘,再注人新水(新水最好是注入冬季預先準備好的水)。具體清塘消毒操作如下:干池清塘,首先把生石灰或漂白粉化水后向全池均勻潑灑,一般每畝大約使用75 kg石灰或5kg漂白粉。池塘消毒后,待藥物毒性消失,即可注入新水,在魚種放養前7天~10天,開始投基肥,培育水質。
2.帶水清塘每畝按水深1m用生石灰1 50kg或1 5kg漂白粉帶水清塘,清塘后7天~10天方可放魚種。投放魚種前,要預先投放幾尾試水魚對池塘環境是否適宜。
三.魚種放養
1.放養密度魚種的放養密度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魚種規格較小,水交換條件也不錯,底質條件比較好,放養密度可以大一些;單養密度可以比混養密度大一些。進行成魚養殖
時,當年魚種放養密度可控制在3000尾/畝~4000尾/畝,上年魚種放養密度為2000尾/畝。魚種最好是來自同一批繁殖的魚苗,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魚種下塘前要采用浸浴法消毒,常用3%~5%的食鹽水浸洗5分鐘~7分鐘,高錳酸鉀20 mg/L浸洗1 0分
鐘~15分鐘。另外,還可以用漂白粉或聚維酮碘等藥物。
2.放養規格魚種的規格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定,規格較大的魚種具有較強的抗病力,成活率較高,而且生長迅速快。一般宜放養l 3 cm以上的魚種,如其它環境條件及管理水平
正常的情況下,其成活率可達90%以
上。
3.放養時間魚種的放養時間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而定,不宜在池塘水溫太低時進行。我國北方地區4月~5月份時,池塘水溫穩定在20℃,可以進行魚種放養。
四、飼料投喂
寶石鱸作為一種淡水雜食性魚類,在天然水域中多以小型甲殼動物和水生昆蟲及幼蟲為食,也可攝取藻類和有機碎屑,同時也可攝食人工顆粒飼料。養殖前期投喂粗蛋白含量
36%的寶石鱸顆粒飼料,養殖后期投喂粗蛋白含量31%的顆粒飼料,飼料中粗脂肪含量一般10%左右。另外,在飼料中可添加一定量的微生態制劑和植酸酶等添加劑,可促進寶石鱸的生長和飼料利用,并能改善養殖水體
環境。
寶石鱸喜好棲息于水體中層偏上,有集群搶食的習性,投餌量2%~8%。隨著體重的不斷增加,投餌量可適當的減少。當寶石鱸體重小于1 00 g時,日投飼量為6%~8%;體重為lOOg~300g 時,日投飼量為3%~4%;體重300 g以上時,日投飼量為2%左右。每日投喂2次~4次,養殖前期和最佳生長期(2l℃~28℃)日投飼率3次~4次,中后期日投飼2次~3次,堅持“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投餌原則,并根據天氣、水溫、水質、生長時期和魚的攝食狀況靈活調整投飼量和投飼時間。
五、日常管理
1.巡塘
經常巡塘,觀察池塘中魚群動態。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黎明前觀察寶石鱸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的程度如何;白天可結合投餌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魚活動和吃食情況。在高溫季節,天氣突變時,魚類易發生嚴重浮頭,還應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時控制嚴重浮頭現象,防止泛池事件的發生。
2.換水
寶石鱸雖然對外界環境適應性強,但在池塘精養中由于放養密度高,受人工飼料、水源、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池塘水質易發生變化,從而影響魚類的生長。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水質的調節很重要。整個飼養過程中,水質須常年保持“吧、活、嫩、爽”的標準,透明度應控制在30cm左右。當水質過濃時,魚類吃食量減少,應及時注入新水調節水質,并
準備開啟增氧機或水泵沖水等增氧措施,以預防魚類因缺氧造成的浮頭。同時,要保持池塘水位的相對穩定。前期以注水為主,可每隔半個月加水一次,使池水隨魚體增大而不斷加
深。中后期應適時換水。
3.調節水質
養殖環境的改良包括底質改良和水質改良兩個方面,前者可定期的潑灑一些底噴改良劑,如過氧化鈣,濃度為lOg/m3;后者可定期的潑灑一些消毒劑,如二氧化氯等,濃度控制在0.4 g/m3。定期向池中潑灑環境改良劑,也可施用復合生物制劑,以改善水質。
六、病害防治
寶石鱸魚種剛下塘時,并未發現特有的病害,但在養殖過程中應注意病害的預防。首先,養殖池塘在使用前每畝用75kg-150kg的生石灰全池潑灑,以改善池塘底質和殺滅病菌;
其次,是魚種下塘前要用食鹽水或高錳酸鉀進行浸泡消毒;最后,配合餌料和鮮活餌料要安全衛生,符合相關要求,并定期用漂白粉或強氯精對食場進行消毒。寶石鱸雖然抗病能力較
強,但在池塘單養的條件下,容易感染小瓜蟲病,該病來勢兇猛,復發性較大,且難徹底根治,應引起廣大漁民朋友重視。根據生產養殖經驗,該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夏季病蟲害預
防工作,注重調節水質,池塘養殖需要保持適當肥度,除肥水下塘外,養殖過程中也要適時追肥,使池水透明度保持:30cm~40cm。預防寄生蟲病,除了做好池塘石灰清塘、魚種藥
物浸洗之外,養殖過程要定期進行藥物預防,體外消毒用原蟲凈,內服藥物可用殺蟲精,預防效果明顯。另外,飼料中定期添加多糖、維生素c等,可提高魚體抗病力,增強機體免
疫,從而達到預防魚病的發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