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條石鯛(Oplegnathus fasciatus),屬鱸形目,石鯛科,俗稱石鯛,日本鸚鵡魚,為暖溫性近海魚類,主要分布于我國黃海、東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名貴海產魚類,其體態優美,色澤艷麗,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2007年5月,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海源育苗場引進條石鯛魚受精卵,成功育出條石鯛魚苗,并工廠化養殖試驗成功。現將條石鯛人工育苗和工廠化養殖條石鯛技術總結如下:
一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
條石鯛體延長而呈卯圓形,側扁而高。頭小,前端鈍尖。吻短、眼大,側位,上頜達眼之前緣下方。幼魚時體側有6條~7條黑色橫帶,吻部變黑,嘴似鳥喙,有硬牙,能咬碎海螺、小型蟹類和海膽等后吞食。產卵期在5月~7月。條石鯛生活于溫帶、亞熱帶海域,為巖礁定居性魚類。喜食海膽等硬貝類海底動物,肉食性,以底棲無脊椎
動物為主。
二、人工育苗
1.受精卵的選擇
條石鯛的受精卵為球形浮性卵,無色透明,油球一個,卵黃靠近動物極有龜裂結構。受精卵內油球輪廓清晰,卵膜舉起明顯,在海水中上浮率高,受精率高的是好卵;反之是低劣印。
2受精卵的運輸
受精卵的運輸一般采用塑料袋充氧裝運。容積。%220L,的塑料充氧袋,加海水8L~10L,放卯20萬粒~50萬粒,并充入氧氣;然后把塑料袋裝進泡沫箱內運輸。運輸水溫度在22℃,途中應避免溫差過大,不宜超過1℃,為了防止袋內水溫上升,可在周圍放些冰塊或其它降溫材料,也可使用冷藏車運輸。
3.孵化
首先把受精卵放入水泥池內,一般每立方米水體可放1萬~4萬粒卵,密度不能過大,以免缺氧死亡;也不能過疏,造成水體浪費,加大成本。受精卵入池后還要用散氣石充氣,使受精卵微微轉動,每天上午6時,下午6時各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4即可。在水溫22℃左右,鹽度為30的條件下,卵子授精后31h仔魚孵出 。
4.苗種培育
初孵仔魚在背鰭膜的前邊緣上有4個~5個星狀黑色素;在仔魚孵出第4天后,其消化道便打通,卵黃囊也吸收完畢,并開始覓食;將仔魚移到培育池中培育,開口餌料投喂輪蟲。
培育池一般為20m 2~25m 2,池深1.5m,水深1m。培育池水溫應保持在22℃以上,pH 7.5~8.6,鹽度勺20‰~30%,每升水溶氧保持在5mg~8mg為好。每立方水可放養仔量1萬尾~1.5萬尾,在一個月以內用靜水培育為主,一個月以后用散氣石充氣,每4~5立方水用一個散氣石。仔魚孵出1 2天后,具有集群和趨光生:這時期投喂飼料以輪蟲為主。第20天仔魚,體前部呈黑色,在水中分散均勻,攝食旺盛;第25天稚魚,體前部開始出現黑色條帶痕跡;第30天幼魚,頭部眼的上緣有一橫帶,魚體體側出現3條黑褐色的橫條帶;這時期投喂飼料用鹵蟲無節幼體。第40天幼魚.體長達3cm~4cm左右,體側有6條~7條黑褐色的橫條帶,可用魚糜或細顆粒飼料投喂,各階段日投放量為其體重800%~100%,以滿足其生長的需要。
三、工廠化養殖技術
1.養成池條件、養成池的建設材料主要有混凝土、水泥磚、玻璃鋼和帆布等。池子的形狀一般為圓形或八角形,規格為2 0 m2~40m2,池深70cm~80cm,池底呈鍋底式,排污口設在池底中央,并用直徑100毫米的帶王望料管套在排污口,以防逃魚和減緩水流。進水口設置2個~4個,朝同一方向進水,以使水流旋轉,使糞便和排泄物集于池底中央,通過排污口排出。
2、配套設施、條石鯛工廠化養殖要有完整的配套設施,主要包括:地下深水井和海水二級砂濾處理設施。養殖用水處理一般包括過濾和消毒,主要除去水中的懸浮顆粒、氨氮等物質以及殺死病原菌等。
增氧設施:條石鯛工廠化養殖是高密度養殖,因此需要人工充氧。溶氧量5mg/L~8mg/L為宜。
3、魚種運輸、可用專用充氧塑料袋裝運。每袋可裝體長5cm魚苗200尾~300尾。袋內放新鮮海水1/3,充滿氧氣,扎緊袋口,裝進泡沫箱內運輸,有時在泡沫箱外再裝一紙箱。高溫季節還應在泡沫箱內放一小塑料袋冰塊,起降溫作用。在氣溫低于26℃情況下可連續運輸25小時~30小時,成活率可達9 5%。苗種運輸前應停食1天以上。
4.魚種的放養、條石鯛魚苗的商品規格必須在5 cm以上,放養密度與換水量有密切關系,換水量大,密度可大一些。一般換水量4倍~6倍、高溫期加大至8倍~l 0倍,每平米放5cm~6cm條石鯛苗100尾~200尾,以后逐漸疏苗,長到成魚時放養密度按每平米5kg~10kg。
5.養成水溫與鹽度、在條石鯛養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水溫,條石鯛的生存水溫為6℃~32℃,飼育的適宜水溫為1 8℃~26℃,水溫過高或過低的時間較長時都易造成條石鯛的死亡。因此,條石鯛在養殖過程中根據季節水溫的變化采取地下深水井和自然海水交替使用為養殖用水;一般在五月份至十月份期間用經過沉淀、砂漏的自然海水為養殖用水。其它時間采用深水井用水。在越冬期問,水溫應在14℃以上。條石鯛適宜的鹽度15~33,最適宜鹽度25左右。
6.餌料投喂、條石鯛人工養成中的餌料主要以新鮮小雜魚或冷凍魚經粉碎后的小塊以及人工配合飼料投喂。冰鮮魚日投喂量為養殖魚體重的5%~1 0%,人工配合飼料日投餌量約為養殖魚體重的1%~2%。剛開始放苗時每天投喂四次,以后可逐漸減為每天兩次。投餌量應以當日吃完,不留殘餌為宜。因魚的攝食量與魚體大小、水溫、水質有很大關系,養殖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冬季、春季生長慢,投食量要少;夏季、秋季生長快,投食量要大。冷凍成塊的餌料投喂后漂浮在水面,但化凍后又散落在池底,所以投餌時要耐心細喂,保證餌料在散落池底前被魚吃掉。此外,當水溫過高或過低,或水質不好、或魚食欲不振時,應少喂或不喂。在養殖過程中,投喂飼料要定期用一定量的添加劑或免疫增強劑,添加劑或免疫增強劑的添加要符合水產品無公害NY5070—2002、NY5072—2002標準,嚴禁違禁藥物或添加劑入池。
7.清池倒池疏苗、每隔7天一10天清池一次,每月倒池、篩選大小魚苗一次。及時把大小魚分開疏養,提高成活率和經濟效益。
8.巡池、每天專人巡池,觀察魚攝食情況,做好記錄;觀看有無病魚、死魚和殘餌沉積情況。出現情況及時化驗、分析,并作出相應處理。由于條石鯛喜歡集群,活躍,易受傷,因此,把受傷的個體及時撈出藥浴。
四、結果與優勢分析
條石鯛生長較快,當年五月間放養的魚苗,經過10個~12個月精養細喂,體重可達450g~500g~拘商品魚(當年五月間放養100g以上的魚苗,經過5個~7個月精養細喂,當年就能賣商品魚)。條石鯛肉味獨特,清蒸條石鯛的肉質極為細膩,魚肉入口即化;非常鮮美,負有“夢幻之魚”之美名。目前,國內市場售價高達200元/公斤,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由于受水溫的制約,條石鯛工廠化養殖,分兩個階段,春季、冬季,海水的溫度低于14℃,采用地下海水;夏季和秋季,海水的溫度高于16℃時,采用自然海水,一般把無污染的自然海水經沉淀、砂漏后,直接抽到工廠化養殖池中。無污染的純自然海水更有利于條石鯛的生長。與養殖大菱鲆相比,更節能降耗,不僅節約了不可再生地下水資源,而且節約了能源。
條石鯛魚體態優美、色澤鮮艷、條紋美麗,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條石鯛屬肉食性,棲于巖礁及珊瑚礁地形海域,以小型貝類、甲殼類為食,齒板銳利,可輕易咬碎貝類、甲殼類的堅硬外殼,是一種戀礁性魚類;每年的五月份可以放大魚苗(100g以上)進行池塘養殖,池塘經處理設置,與工廠化相結合,更有利于垂釣、觀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