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我市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山塘水庫眾多,占全市已養水面的92%。東陽市北江漁場是我市主要的歲非魚養殖單位,年產羅非魚120多噸。該單位從2004年起承包當地的水庫進行魚種培育,摸索出一套較為可行的小型水庫培育羅非魚魚種的養殖技術,現將其介紹如下:
一、養殖前準備
攔魚設施建設:在進排水口及溢洪口等處,用直徑為一厘米鋼筋做成攔魚柵,每恨鋼筋間距1 O厘米左右.攔魚柵前再攔一層夏花網片。以防野雜魚及其魚卵進入,并防止羅非魚種逃逸。
水庫清整:住完成水庫大壩除險加同工稃后,對庫底進行了清整,以利于拉網捕撈。
消毒清塘:養殖前1個星期,每畝用00~300千克三石灰進行帶水清塘,最深處水何在l米左右。
基肥投放:為了保持水庫清沽,藎肥投放的數量要適量,大約平均每畝施川糞肥200~250千克,施用前須經發酵腐熟,并用5%~10%石灰進行消毒處理。
二、苗種放養
放養時問:在每年的6月30日前、水溫回升并穩定在18C以上時進行放養,宜選擇在晴天上午進行。
放養規格:規格在2厚米左右,共放養l 0萬尾左右,放養的魚苗必須規格整齊,體型完整,游動靈活,體色純正。
放養前消毒:用3%~4%食鹽水或1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浴魚體5~10/分鐘,以防病原帶入。
放養地點選擇:苗種放養地點盡可能選擇在向陽的淺水區。
混養品種、規格、數量:平均每畝混養白鰱3000尾.花鰱1000尾,規格為2.5~3厘米的夏花。
三、飼養管理
早期投喂的主要是原料為豆粕和玉米,經發酵提煉后的廢棄料。投喂量為每萬尾每天0.3~O.35千克,后期要增加投飼榮籽餅、麩皮等飼料,日投喂量為魚體幣的2%。每天早上9點、下午_3點各一次。投喂要做釗“四定”,以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苗種健康生長,特別是飼料必須要使用當天的。如果沒仃,可改投配合飼料,投喂最為每萬尾每人0.25~O.3千克。
四、日常管理
巡塘:魚苗投放后,必須堅持每天早晚巡塘,檢查水庫進出水口及溢洪口防逃設施,觀察色苗生長情況及魚病發生情況。
水質管理:放養初期,水深控制在1.0~1.2米,后在2個月內逐步加深至水庫正常水位(平均水深4米左右。
汛期管理:要做好水庫進出水口及溢洪口防逃設施的加固丁作, 檢查修補防逃網,及時清整疏浚進排水渠及溢洪道,保證進排水通暢。
在夏天七八月份高溫季,每個月要施用一次生石灰防病,濃度為15~20克/米³。
五、捕撈收獲
每年的11月20曰左右開始起捕,起捕前先將水排山50%,再用大網拉,在拉了二三網、40%的魚起捕后,繼續放水至30%水位,再拉兩網,此時80%以上的魚可起捕,最后再清庫捕撈。捕撈時,操作要仔細,以防因魚種受傷而降低越冬成活率。
每午可捕撈規格為6尾/千克的羅非魚魚種8萬尾,15噸左右。起捕的魚種馬上經消毒放入溫室進行越冬培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